勿讓西九成迪士尼翻版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2008-01-07
P30  |  經濟.企管  |  獅子山學會  |  By 黃健明 王弼

 

   獅子山學會在上星期五應邀出席立法會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小組委員會的會議,對西九文化區(西九)的發展模式表達意見。我們高度關注西九的發展,整個項目所牽涉的公帑—包括政府二百一十六億元的撥款加上為項目提供的免費土地是一個天文數字,而興建出來的西九更將是香港史上最大的官僚架構。它對香港的公共財政有空前巨大的影響,實在值得每一個港人關注。

撥款相等於薪俸稅2/3

根據立法會提供的資料,政府為西九計劃提供的一次性撥款高達二百一十六億元,每名香港市民平均分擔近三千元,金額足夠免除納稅人士一年三分之二的薪俸稅或支付一年綜援開支。政府捨棄貧苦老弱的生活需要、辛勤納稅人士還富於民的要求,把公帑投放於「促進香港文化藝術的整體發展,以期改善整個社會的生活質素」等口號式的西九計劃,獅子山學會實在難以認同。

文化中心既不是政府打造得來,而土地的最佳發展卻應由民間決定。把西九的土地賣出,由民間自行發展他們認為合適的工商業,才對香港社會最為有利。政府賣出的土地所得的金錢,可以幫助如黃葵香等真正有需要人士度過難關和自力更生,政府更有能力減稅以還富於民,紓緩中產人士的壓力。發展後的土地又可持續發展製造就業,使草根階層獲益。

如今,政府反其道而行,從庫房提出二百一十六億元興建一頭大白象,來討好一小撮人士,罔顧負擔最多但得到最少的中產人士和在水深火熱的基層市民,請問政府如何解釋?

我們明白,大片土地丟空實在是暴殄天物,但是否就要政府一言堂地把西九龍發展成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又為何一定要在西九?香港的高地價無疑令文藝活動的發展添上困難,但香港哪一個行業不面對同樣情況?一些文化人亦早有對策,年前已進駐租金低廉的工廠區,紐約的蘇豪區正是以這模式形成的,為何政府和業界認定這不能在香港發生?正如公共圖書館林立的地方,圖書出租生意難有作為一樣,政府投入龐大的資源到西九更會產生排擠效果(Crowding-Out Effect),扼殺這些正在成形的文化區。

如果說西九想以美國百老為目標,看看紐約的百老街(Boardway)和四十二街(42nd Avenue)附近一間又一間的大小型劇院,是紐約市政府安排他們在那裏經營嗎?當然不是!沒有政府的安排計劃,他們自發的在那裏經營,不知不覺的共同把紐約打造成現代歌劇聖地。

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任何文化瑰寶是由政府推動得來的,遠至莫扎特的交響樂、米高安哲羅的大像雕塑,到近代中國梅蘭芳的劇曲,香港七、八十年代輝煌的電影業,都是民間努力耕耘的成果。

公營機構成效乏善可陳

相比之下,政府推動的工業成績有目共睹。公營機構管治欠佳,在芸芸審計報告中可謂罄竹難書,其中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十八萬風水顧問費、旅遊發展局的十八萬元醫療保險的教訓記憶猶新,政府如何確保建議成立的西九管理局不會重蹈覆轍?另一方面,各議員在議事堂中對應科院、旅發局濫用公帑的行為莫不義正詞嚴,各位在考慮應否成立西九管理局時正有機會對如此不公義之事防患未然。不要忘記,討論中的西九管理局將獲得逾二百億元公帑的撥款,相等於旅發局三十年的資助,無疑將是一個超級公營機構,很可能製造更多化公為私的事件。

就政府和文化界在發展西九文化區的理據,更加是互相矛盾。一方面,業界認為,現在香港表演設施不足夠,但另一方面,唐英年司長卻說要他屬下的高級官員每年最少參與一次文化項目,以幫助增添香港人的文化氣息,這證明香港人現在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不大,但再興建多幾個藝術場館就可以刺激需求嗎?

即使促進香港文化藝術發展確為市民之願望,以公營機構提供相關活動和營運相關設施,卻不能真正有助促進香港文化藝術發展。事實上,政府資助文化藝術並非始於今天,就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現在便管理香港共十四間博物館,每年開支約為四億元。可惜,根據審計署第四十六號報告書對公共博物館的審核,發現博物館內部分設施使用率偏低(部分博物館更無設施使用率記錄)、博物館刊物積存多年,而單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已遺失藏品近二百件,可見公帑在公營機構的管理與效率問題中流失甚多。

把香港人帶到無底深潭

再仔細看立法會所提供的資料文件,更發覺整個西九計劃會把香港人帶到一個無底深潭。例如文件指出「西九管理局的工作,是負責規劃、設計、發展、營運、管理和保養其職權範圍內的設施」,管理局權力是否過大?雖說管理局會以財政自給的方式進行這些工作,但如果出現營運虧蝕,政府將如何處理?政府的建議書中隻字未提,實在不難想像虧蝕最後會由公帑支付。於是,今天政府的鴻圖大計,便將成為他日以公帑供養的「大白象」。

事實上,根據財務小組的評估,十七項文化藝術設施,只有大型表演場地及展覽中心可以自負盈虧,其餘十五項均會出現虧蝕,而五十年的累積虧蝕可達六十多億元。政府在方案中雖然表示,把同期區內近七十億元的餐飲娛樂租金收入撥歸西九管理局,應可彌補經營文藝設施的虧蝕,達致收支平衡。問題在於,預期收入的變化可以很大。一九九九年,政府決定出資超過二百億元興建迪士尼樂園,當時預計參觀人數可達五百萬人次。現今開幕兩年,實際人流卻較預期相去甚遠,政府正為是否注資救亡而舉旗不定。當年政府提供的美好願景,成為了今天或須以公帑供養的大包袱,相信是政府始料不及的。迪士尼樂園的教訓前車可鑑,今天二百多億元的注資,可能只是虛耗公帑的開始而不是終結。

最後,李永達議員在會議中提及的一個現象或許值得讀者反思。李永達議員指出,市民願意付出幾百元觀看演唱會,卻不願購票欣賞一些文藝表演(印象中好像是指交響樂),因此政府實在需要以資助形式推動文藝發展。事實上,市民願意付出真金白銀的,又豈止演唱會?詹瑞文的表演、黃子華的「棟篤笑」以及阿虫的畫句,均受市民喜愛。難道這些由市民付鈔「投票」支持的,無一屬於政府、議員及「專業」團體所指的文化藝術?市民以自身血汗錢支持的選擇,政府、議員及「專業」團體不甚喜愛,於是強逼市民以稅款、有需要人士以援助金促進他們心目中的「文化藝術」,難道這就是我們樂見的香港文化藝術發展方向?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