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漁夫

利世民- 蘋果日報 (利字當頭, B18, 11/11/2010)

甚麼是資本?央行以貨幣政策製造出來的信貸額算是資本嗎?這個概念,一般人搞不清楚,就連念經濟的學生,也往往將資本簡單地與金錢畫上等號。

經濟科的入門課本,通常都用漁夫的故事來解釋資本的原則:假設某個原始社會中,有個漁夫幸運地捕捉了許多許多魚穫,足以讓他好多天不用工作。這位漁夫用那幾天的時間,結了一個網。此後,這位漁夫的魚穫都要比其他人多。漁夫用多出來的魚穫,請其他人來付出勞力,而資本家漁夫的工作,也由勞力變成勞心,設計更好的網,發明更有效的捕魚方法,管理聘請回來的手下等。

漁夫的故事,也就是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型,當中有三個簡單的原則:

(1)資本的其中一個定義就是:「可以減省勞力投入的生產要素」。當然,我們可以見到,資本家也要靠勞工進行生產,只不過在不同的條件下,資本和勞力的比例會有一定的平衡。

(2)資本既不等於鈔票,更不等於信貸。可是,資本跟儲蓄的關係反而密切得多。

(3)社會有多繁盛,要看資本的分配。將同一筆錢,交到不同的人手上,可以有很不同的結果。要是那些多出來的魚穫,交到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手上,省下來的勞力,可能最終沒有變成有用的魚網,也不會衍生更多的生產力。

量化寬鬆礙金融創新

各國央行的量化寬鬆,從非常宏觀的層面來看,其實就是將信貸的成本減到非常低,從而希望令資本的成本降低。不過,由於過份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製造了太多不可預見的因素,以致金融機構失去了有效分配資本的功能。自從07年的爆破至今,資本家推陳出新的活動幾乎完全絕迹,這現象亦解釋了為甚麼勞力市場一直委靡不振。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