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聯儲局

利世民- 蘋果日報 (利字當頭, B16, 25/11/2010)

Kansas City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Thomas Hoenig,言論向來都被視為通脹鷹派。許多人因此以為,他的信念傾向保守貨幣政策。這個美麗的誤會,源於公眾對聯儲局的誤解,尤其是公開市場委員會每次會議之前,市場例必諸多揣測,製造大量噪音,就算是平日冷靜的旁觀者也難以理解客觀事實。

 

不應將全美當單一經濟體

聯儲局由上至下的決策也不是由一個人說了算數。每次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前,理事都會收到由主席發出的報告,內容不但有最新的經濟數據,更有對局勢的主觀分析;分析的用字,也暗示主席和他的團隊對會議結果的期望。理事收到報告後,會先初步以書面回覆主席;回覆主要是就着他們所屬的聯邦儲備銀行的狀況,提出的「額外資料」。在文件往來過程,主席掌握各人立場,也不是在會議投票的一刻才知道結果。傳統上,理事中只要有不多於3名反對,基本上就不算甚麼挑戰。

前天聯儲局公開本月2日的公開市場會議紀錄,Hoenig例牌反對,輿論焦點放在最新加入質疑QE2的Kevin Warsh。但為何Warsh不加入反對派行列呢?要是有兩票反對,在聯儲局的常規來說,那幾乎代表了以現在的客觀條件,也不可能有更多的QE。

如果有留意美國內部經濟環境,可能會知道上季中西部的出口表現異常強勁。像以農業為主的North Dakota,現在失業率只有3.8%,甚至乎有部份地方的農地,已出現投資熱潮。代表該區的是Minneapolis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今年沒有投票權,但同樣代表中部農業區的Hoenig便要充當鷹派的聲音。事實上,美國不應將整個國家當作單一經濟體系。曾幾何時,大家懂得將美國分成東、西和中西部;在全球化後,分析反而粗疏了許多。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