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炒家的社會功能

施永青- am730 (C觀點, M06, 07/12/2010)

(鳴謝施永青先生予以轉載)

昨文指出,一個完全沒有炒家的市場,並非一個健康的市場,市場的效率會因而受影響。所以,清除炒家的嚴厲措施只宜在非常時期採用,否則其破壞力將難以估計。讀者可不要誤會我是在為炒家說項,以維持地產代理的原有生意量;我只是從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提醒大家要從多角度看問題,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簡單。

炒家投機取巧,唯利是圖,心中只有個人利益,怎會想過要去發揮甚麼社會功能?然而,市場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可以令儘管自私的人,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為社會的整體利益服務。正如茶餐廳的老闆會為了賺錢,一早起床為眾街坊準備早餐一樣。

炒家之所以能在市場上發揮這麼多的功能,是因為他們「合價」就買,不用等到「合用」才買,令市場可以運作得更為順暢。

早期,人類只曉得在市場上以物易物。我家母雞生的蛋我吃不完,便可以拿來與鄰居換點瓜菜。但若是鄰居不需要雞蛋,我就得另找需要雞蛋的人交易。但當我找到要雞蛋的人的時候,他又可能沒有我需要的瓜菜。這樣互找同時「合用」的交易對象,效率甚差,大家都不方便;所以才有貨幣的出現;我先把雞蛋賣給「合價」的人,換成貨幣,那我去買瓜菜的時候,就不愁有瓜菜的人會不需要雞蛋;只要我付的錢「合價」,他就一定會接受。

地產市場上的炒家,就是只求「合價」,不求「合用」的人,有炒家在用家中間扮演化學上的「觸媒」一樣的角色,交易就容易進行了。不習慣在市場交易的用家,由於對市場認識不足,會傾向把風險預期得多一些。所以用家在賣樓的時候常要價高一些,在買樓的時候就想買得平一些。結果兩個用家碰頭,都不容易談得攏。

不過,如果市場上有炒家,情況就可以改善。炒家的強項是利用時間差去改變價格差。當炒家看好後市的時候,他們就願意冒風險,貴盤一樣照買,然後持貨等樓價升。待周圍的樓價都大幅上升之後,他手上原先的貴貨亦會變成平貨了。這時,炒家只要不食得太盡,要脫手就不會有困難。賣平一點,一樣有錢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炒家的行為實質上等同一早買定樓「益」用家。炒家雖然賺錢,但他們賣樓時,價錢還是訂得比當時其他樓盤為低的,否則用家怎肯幫襯炒家?用家審慎,容易走失時機,炒家正好為他們提前補位。另一方面,當樓市氣氛高漲的時候,普通業主最容易縮盤,到價也不肯收定金;反而是炒家的盤是真賣的,而且要價合理。因此,市場上有炒家,交投才會順暢,社會資源才能更好地被利用。不過,社會往往只看到炒家短期裏就賺了這麼多錢,覺得他們不勞而獲,屬不義之財,要懲之而後快;因而忘記了他們正扮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一下子把他們都清除出去,不一定對市場有利。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