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稅大增塑膠消耗

信報 (專家之言 P.33, 2011.7.20)

 

2009 年7 月膠袋稅實施前,獅子山學會就發表過不少文章批評這是好心做壞事的政策。兩年過去,近日就有業界調查發現不織布袋產量勁升九成六,垃圾袋產量增加六成三,整體用膠量更升兩成七,揭示膠袋稅未能減少用膠量, 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一直主張小政府的獅子山學會並不是認為不需要政府,而是政府要干涉的範圍究竟要多廣多深。近日本港狂加煙稅後煙民不減反增,膠袋稅立法後耗膠量反增,都可以說是引證了海耶克提出的非原先設想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諾貝爾經濟學家海耶克指出人們群居極之複雜多變,根本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改變人們的自發秩序,就算強大如政府,花盡氣力去推行主觀意願的政策,也會出現非原先設想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
非原先設想的後果
非原先設想的後果的中文翻譯一直有不同版本,更多使用的是不可預見的後果,我過去也較多使用這個中文譯詞,但近日香港膠袋稅一事,讓我再次深思,非原先設想的後果更能反映英文原意,因為使用「不可預見」有未能預先知悉之意,但「非原先設想」就更清楚指明後果前不是不能預見,只是並非原初的意圖。
那膠袋稅又如何引發非原先設想的後果?膠袋稅的立意很明顯,就是要環保,減少用膠和浪費。但根據環保署署理副署長區偉光在一公開場合承認,去年本港整體膠袋用量按年升約6%,而超市省減了五億個購物袋,可垃圾袋卻增加了3 億個。
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今年6 月向一百間膠袋生產商及會員派發問卷,自2009 年6 月推行膠袋稅至今,整體塑膠原料使用量亦較09 年增加兩成七。膠袋稅原想減膠,卻變成增耗塑膠,這不是好心做壞事、危害環保,又是什麼!
當然,膠袋稅在視覺上是減少了超市背心袋的使用數量,政客如邱騰華最愛以此作「成功爭取」,可是因膠袋稅而增加了的塑膠卻比減少的更多更廣。
例如不織布袋等的濫用浪費,有市民表示家中一年來累積了近六十個不織布袋,囤積在家而造成浪費。不織布袋的物料仍然是塑膠粒。據香港塑膠袋業廠商會所言,不織布袋比普通膠袋更重更厚,同樣面積的不織布袋所用厚料是膠袋的六十倍以上。若棄置於堆填區,比膠袋更難分解。
商會更指除了徵費的背心袋和穿孔袋下跌六成八及兩成外,其他膠袋用量均錄得較大升幅。當中以不織布袋及垃圾袋增加用量分別高達九成六及六成三。
又如在超市開始出現過百件預製膠袋的產品,當中包括有大手抽的厚膠包裝、一枝清潔劑連膠袋、包有三條餅的預製膠袋。這種預製膠袋不但用料不環保,而且很難重用,相信會成為本港堆填區塑料廢物另一大源頭。
徵稅膠袋後的膠袋替代品還包括紙袋,有大型百貨公司和連鎖店更全面改派紙袋,但其實紙袋也有添加膠料,不易循環再造,而且生產過程比膠袋消耗多二百倍能量,實際更不環保。
更加有趣的是,膠袋稅引發平口袋濫用如廁紙,我們在超市可以輕易見到有人不斷索取用以裝新鮮蔬果的平口袋,形容為「好似捲廁紙咁攞」。這種平口袋由於較簿,難於重用,其消耗量的上升將對環境構成負面影響。根據香港塑膠袋業廠商會的統計,自徵收膠袋稅後,環保袋、平口袋、預先包裝等的訂單明顯增加。
官僚犯錯當然不會承認,相信到邱騰華落台之日,他也不會承認膠袋稅是好心做壞事,只會繼續辯稱要優化膠袋稅,要管得更廣更深,就可以做到好心原意。
所以環境局現在建議將膠袋徵費計劃擴展至全港約六萬間零售店,所有無手挽的平口膠袋日後或亦需要徵費,但此舉對中小企運作帶來極大壓力,僅是顧客要求單據,已增加印刷和浪費。而按現時當局建議,膠袋稅改由商戶收費,毋須上繳庫房,也只會引發減價5 毫等問題,例如報販可將報紙售價下調5 毫後繼續送膠袋,迫市民走法律漏洞。
請真正關心環境的朋友,一起要求全面擱置膠袋稅。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何民傑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2009 年7 月膠袋稅實施前,獅子山學會就發表過不少文章批評這是好心做壞事的政策。兩年過去,近日就有業界調查發現不織布袋產量勁升九成六,垃圾袋產量增加六成三,整體用膠量更升兩成七,揭示膠袋稅未能減少用膠量, 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一直主張小政府的獅子山學會並不是認為不需要政府,而是政府要干涉的範圍究竟要多廣多深。近日本港狂加煙稅後煙民不減反增,膠袋稅立法後耗膠量反增,都可以說是引證了海耶克提出的非原先設想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諾貝爾經濟學家海耶克指出人們群居極之複雜多變,根本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改變人們的自發秩序,就算強大如政府,花盡氣力去推行主觀意願的政策,也會出現非原先設想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

非原先設想的後果

非原先設想的後果的中文翻譯一直有不同版本,更多使用的是不可預見的後果,我過去也較多使用這個中文譯詞,但近日香港膠袋稅一事,讓我再次深思,非原先設想的後果更能反映英文原意,因為使用「不可預見」有未能預先知悉之意,但「非原先設想」就更清楚指明後果前不是不能預見,只是並非原初的意圖。

那膠袋稅又如何引發非原先設想的後果?膠袋稅的立意很明顯,就是要環保,減少用膠和浪費。但根據環保署署理副署長區偉光在一公開場合承認,去年本港整體膠袋用量按年升約6%,而超市省減了五億個購物袋,可垃圾袋卻增加了3 億個。

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今年6 月向一百間膠袋生產商及會員派發問卷,自2009 年6 月推行膠袋稅至今,整體塑膠原料使用量亦較09 年增加兩成七。膠袋稅原想減膠,卻變成增耗塑膠,這不是好心做壞事、危害環保,又是什麼!

當然,膠袋稅在視覺上是減少了超市背心袋的使用數量,政客如邱騰華最愛以此作「成功爭取」,可是因膠袋稅而增加了的塑膠卻比減少的更多更廣。

例如不織布袋等的濫用浪費,有市民表示家中一年來累積了近六十個不織布袋,囤積在家而造成浪費。不織布袋的物料仍然是塑膠粒。據香港塑膠袋業廠商會所言,不織布袋比普通膠袋更重更厚,同樣面積的不織布袋所用厚料是膠袋的六十倍以上。若棄置於堆填區,比膠袋更難分解。

商會更指除了徵費的背心袋和穿孔袋下跌六成八及兩成外,其他膠袋用量均錄得較大升幅。當中以不織布袋及垃圾袋增加用量分別高達九成六及六成三。

又如在超市開始出現過百件預製膠袋的產品,當中包括有大手抽的厚膠包裝、一枝清潔劑連膠袋、包有三條餅的預製膠袋。這種預製膠袋不但用料不環保,而且很難重用,相信會成為本港堆填區塑料廢物另一大源頭。

徵稅膠袋後的膠袋替代品還包括紙袋,有大型百貨公司和連鎖店更全面改派紙袋,但其實紙袋也有添加膠料,不易循環再造,而且生產過程比膠袋消耗多二百倍能量,實際更不環保。

更加有趣的是,膠袋稅引發平口袋濫用如廁紙,我們在超市可以輕易見到有人不斷索取用以裝新鮮蔬果的平口袋,形容為「好似捲廁紙咁攞」。這種平口袋由於較簿,難於重用,其消耗量的上升將對環境構成負面影響。根據香港塑膠袋業廠商會的統計,自徵收膠袋稅後,環保袋、平口袋、預先包裝等的訂單明顯增加。

官僚犯錯當然不會承認,相信到邱騰華落台之日,他也不會承認膠袋稅是好心做壞事,只會繼續辯稱要優化膠袋稅,要管得更廣更深,就可以做到好心原意。

所以環境局現在建議將膠袋徵費計劃擴展至全港約六萬間零售店,所有無手挽的平口膠袋日後或亦需要徵費,但此舉對中小企運作帶來極大壓力,僅是顧客要求單據,已增加印刷和浪費。而按現時當局建議,膠袋稅改由商戶收費,毋須上繳庫房,也只會引發減價5 毫等問題,例如報販可將報紙售價下調5 毫後繼續送膠袋,迫市民走法律漏洞。

請真正關心環境的朋友,一起要求全面擱置膠袋稅。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 何民傑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