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滙Vs人治

信報 (經管智慧 B13, 2011.10.5)

 

歐洲債務危機無日無之,內地經濟又有硬陸之虞,香港樓市危矣!但有所謂學者,仍「慨嘆現時才推出新居屋實在『太遲』」,現在歐洲社會主義大國希臘意大利等先使未來錢的孽債被清算,禍延全球,本港樓價已自動調節:將軍澳新盤地鐵上蓋有會所, 呎價5000 元,鄰近半新盤在一首劈價的情況下,更錄得呎價4000 餘元「居屋價」的成交。
既然私人屋苑也出現「居屋價」,又何須勉強復建居屋?可惜,香港就是不乏這一類「學者」、廢青和抽水議員,自己失去一次又一次的置業良機,卻眼紅別人有眼光早上車。結果,在金融風暴下,還是堅持政府復建居屋。自己得不到還要別人失去,把居屋變成階級鬥爭的工具,何苦呢?
獅子山學會老早說過,香港樓價物價在過去三年飆升,實如佛利民所言:「無論在何處,通脹總是一種貨幣現象。」要怪,便怪聯儲局和世界一眾央行吧!但是,一些自身際遇不好的人,就是愛製造假想敵,歇斯底里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說甚麼受地產霸權逼害,結果卻自討苦吃。
物價飛漲實應檢討聯
一位花了「一年不幫襯大地產商」以對抗地產霸權的人便表示,光顧小店其實更貴,他說: 「超市大量入貨拉低平均售價,反而小店入得少就要加價,少人幫襯之餘仲要捱貴租,好多都頂唔順執笠。」連這位極端反地產霸權的人都印證了「超市大量入貨拉低平均售價,反而小店入得少就要加價」,地產霸權引致通脹之論,又如何站得住腳?
所以,聯儲局瘋狂印鈔,港元因聯繫率隨美元貶值,通脹升溫百物騰貴,因而有檢討聯之說,才是正路。公認的有識知士如歐智華、陸觀豪等,把物價的波動聯繫到貨幣供應、息率等因素,水平當然遠高於走雞上不到車而遷怒地產霸權的一些80 後暨抽水政客。
不過,正如政客愛說: 「政治,一天都太長。」金融市場又何嘗不是?由歐智華八月初談聯算起,亞洲貨幣已大瀉一成以上,有新興市場央行更已入市托價,意味外儲備因而減少。如果我們因通脹只看到聯的缺點,而忽略聯二十多年來對香港的貢獻,又是否有欠公允?
本來,在三元悖論(The ImpossibleTrinity)下,採用固定率(像港元跟美元掛)或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如美元和澳元等),只不過是一種取捨:如果香港採取了固定率和資本自由流動,理論上,香港人便免不了大幅的通脹或通縮波動。
選擇了獨立自主貨幣政策的國家,當然可以息率調控通脹,但是,率的波動卻必須承受,97 亞洲金融風暴,泰銖、韓圜和印尼盾都大幅貶值,國家要IMF 打救,大量銀行、企業被逼倒閉,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對比香港同期所受的通縮之苦,哪一個更難捱?
本來,以香港的雄厚底子,如果真的選擇了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也不一定要跟新加坡搞Dirty Peg(就是所謂跟一籃子不知比例的貨幣掛),以香港人口和經濟規模都比紐西蘭大,像該國採取完全自由浮動率亦可。只不過, 今天的金管局, 行自動駕駛模式(autopilot)的聯繫率,都要擁有14 層國金二期的辦公室,他朝真的有自主獨立的貨幣政策,豈不要買下整個中環?
脫不可行實因政治化
這也是其次,就算有Autopilot,金管局總裁的薪酬全球數一數二,香港人也沒有太大投訴,反正在多年的聯下,香港已習慣了熱錢湧入速走的經驗,也解釋了二十八年來不知多少國家因貨幣制度失誤而破產,而香港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不過,聯脫之不可行,在於回歸後香港所有事情都高度政治化,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獨立的中央銀行出現。例如,政客因國際油價上升這些香港完全控制不到的事情,他們為選票,有人敢寫包單他們不會圍堵金管局要求加息嗎?更甚者,有北大人在香港瘋狂掃入物業單位,有誰能擔保金管局能抵受壓力不減息幫一把?
想香港仍有不偏不倚的貨幣制度,還是要靠美帝吧?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歐洲債務危機無日無之,內地經濟又有硬着陸之虞,香港樓市危矣!但有所謂學者,仍「慨嘆現時才推出新居屋實在『太遲』」,現在歐洲社會主義大國希臘意大利等先使未來錢的孽債被清算,禍延全球,本港樓價已自動調節:將軍澳新盤地鐵上蓋有會所, 呎價5000 元,鄰近半新盤在一首劈價的情況下,更錄得呎價4000 餘元「居屋價」的成交。

既然私人屋苑也出現「居屋價」,又何須勉強復建居屋?可惜,香港就是不乏這一類「學者」、廢青和抽水議員,自己失去一次又一次的置業良機,卻眼紅別人有眼光早上車。結果,在金融風暴下,還是堅持政府復建居屋。自己得不到還要別人失去,把居屋變成階級鬥爭的工具,何苦呢?

 

獅子山學會老早說過,香港樓價物價在過去三年飆升,實如佛利民所言:「無論在何處,通脹總是一種貨幣現象。」要怪,便怪聯儲局和世界一眾央行吧!但是,一些自身際遇不好的人,就是愛製造假想敵,歇斯底里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說甚麼受地產霸權逼害,結果卻自討苦吃。

物價飛漲實應檢討聯滙

一位花了「一年不幫襯大地產商」以對抗地產霸權的人便表示,光顧小店其實更貴,他說: 「超市大量入貨拉低平均售價,反而小店入得少就要加價,少咗人幫襯之餘仲要捱貴租,好多都頂唔順執笠。」連這位極端反地產霸權的人都印證了「超市大量入貨拉低平均售價,反而小店入得少就要加價」,地產霸權引致通脹之論,又如何站得住腳?

所以,聯儲局瘋狂印鈔,港元因聯繫滙率隨美元貶值,通脹升溫百物騰貴,因而有檢討聯滙之說,才是正路。公認的有識知士如歐智華、陸觀豪等,把物價的波動聯繫到貨幣供應、息率等因素,水平當然遠高於走雞上不到車而遷怒地產霸權的一些80 後暨抽水政客。

不過,正如政客愛說: 「政治,一天都太長。」金融市場又何嘗不是?由歐智華八月初談聯滙算起,亞洲貨幣已大瀉一成以上,有新興市場央行更已入市托滙價,意味外滙儲備因而減少。如果我們因通脹只看到聯滙的缺點,而忽略聯滙二十多年來對香港的貢獻,又是否有欠公允?

本來,在三元悖論(The ImpossibleTrinity)下,採用固定率(像港元跟美元掛鈎)或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如美元和澳元等),只不過是一種取捨:如果香港採取了固定率和資本自由流動,理論上,香港人便免不了大幅的通脹或通縮波動。

選擇了獨立自主貨幣政策的國家,當然可以息率調控通脹,但是,滙率的波動卻必須承受,97 亞洲金融風暴,泰銖、韓圜和印尼盾都大幅貶值,國家要IMF 打救,大量銀行、企業被逼倒閉,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對比香港同期所受的通縮之苦,哪一個更難捱?

本來,以香港的雄厚底子,如果真的選擇了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也不一定要跟新加坡搞Dirty Peg(就是所謂跟一籃子不知比例的貨幣掛鈎),以香港人口和經濟規模都比紐西蘭大,像該國採取完全自由浮動滙率亦可。只不過, 今天的金管局, 行自動駕駛模式(autopilot)的聯繫滙率,都要擁有14 層國金二期的辦公室,他朝真的有自主獨立的貨幣政策,豈不要買下整個中環?

脫鈎不可行實因政治化

這也是其次,就算有Autopilot,金管局總裁的薪酬全球數一數二,香港人也沒有太大投訴,反正在多年的聯下,香港已習慣了熱錢湧入速走的經驗,也解釋了二十八年來不知多少國家因貨幣制度失誤而破產,而香港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不過,聯滙脫鈎之不可行,在於回歸後香港所有事情都高度政治化,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獨立的中央銀行出現。例如,政客因國際油價上升這些香港完全控制不到的事情,他們為着選票,有人敢寫包單他們不會圍堵金管局要求加息嗎?更甚者,有北大人在香港瘋狂掃入物業單位,有誰能擔保金管局能抵受壓力不減息幫一把?

想香港仍有不偏不倚的貨幣制度,還是要靠美帝吧?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