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向左走﹖祝一路走好!

信報 – 專家之言 B15, 2011.11.9

 

「It’s the economy, stupid!」1992 年美國總統選舉,新仔克林頓以此為競選口號,擊敗嘗試連任的老布殊。不可不知,1991 年,老布殊才出兵伊拉克,把國破家亡的科威特人拯救了,當然亦保障了美國政府在中東的石油利益。出兵行動得到舉國支持,1991 年3 月的民調便顯示,民眾對老布殊的支持度達九成。
可是,美國人經歷了兩百多年民主選舉,大都明白,克林頓所說的經濟,說白一點,就是選民的票投了給誰,誰能讓自己獲益更多。「老布殊你出動國家的軍隊,讓自己成為世界英雄,科威特的落難王孫視你為救星,油公司也可能視你為知己,但我面臨失業,有誰可憐?」在這樣的背景下,克林頓用一句說話刺到選民的最痛之處,就奪去了老布殊視為囊中物的總統寶座。
藉公義求一己之利
香港一些所謂民主派,一說民主,便正義超人化身;一時社會公義,一時普世價值,每次聽到我都笑了。如果他在演戲,只不過以公義包裝自己的政綱,讓選民獲得好處時感覺良好一點,這些政客還知政治是甚麼一回事:說到底,政圈中所謂公義,往往只是推銷一些政策讓自己得益的藉口。
正如「強逼金」,十年前推出時,說是為市民的退休打算,又說以免一些不儲蓄的人成為社會的負累,說得動聽,市民當年支持,實是眼僱主的5%供款;最後發現僱主的供款原來能和長期服務金對沖,吃大茶飯的是「逼金局」管理層和「芬佬」,自己被騙成為羊牯乃是後話。
最近,又有連鎖店(分店多達四十多間,卻被描繪為小店)聲稱被供應商斷貨封殺,有人亦無限上綱,以公義為名推銷競爭法。但自事件經傳媒報道,連鎖店雖以受害者自居,事件的宣傳效應卻使營業額大升,幾個月來極速擴張,等的就是這一天。
負責推銷競爭法的官員、官方機構和身兼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乘勢而上, 「有法例就可以調查」、「有法例總好過沒有」。對於官員,有法例代表下屆不用被「叮」走;對於專攻競爭法的大律師,有法例就代表有官司打有生意做,當然總好過沒有。
至於有競爭法後,零售價會否因而降低?消費者選擇會否更多?中小企是否有更大競爭力?這些問題,官員和大律師們一概不回答;他們會拋出一堆數字,說在歐洲某某大公司因調查而證實違反了競爭法,被處以罰款。但他們有正面回答問題嗎?
我可以說,競爭法沒有使世界各地貨品比香港的更便宜,英美澳洲等英語國家,買菜都是到一兩家大型超市的,因為很多地方連街市也沒有;美國的反托辣斯法( 即競爭法)1890 年已經有了,但現時美國勞動人口只剩下兩成在中小企工作,反觀香港中小企仍僱用近五成勞動人口。
誰是誰非,看官自行定奪了。
所以,政客以公義為籍口,推銷對自己有利的政策,人之常情;選民為自己的利益而選擇投誰的一票,亦無可口非。被人稱為政治家的,如美國的開國元勳,就是能把自己的利益和大多數選民的利益長期連成一線,縱使自己卸任,德政繼續福澤人民;次一等的,稱為政客,他們利用納稅人的錢,給予選民短期利益(通常是先用未來錢),獲得選票,只要口號漂亮,開的空頭支票夠大,自我引爆的時間夠長,如全民養老金,孽債要三十年後才償還的,碰選民質素低,容易欺騙,政客要「幸福幾十年」【註1】,絕無難度。
遠離選民招致大敗
然而,香港一些政界人士,其低能程度卻教人吃驚。
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有報章以「泛民大敗」來作總結;《華爾街日報》網站【註2】更以「好消息」來形容民主派的「激進分子」如陶君行、湯家驊、陳淑莊和任亮憲等人的落敗。無論如何,如果我是泛民,面對這樣的一份成績表,一定仿效古人臥薪嘗膽、懸樑刺股,檢討自己為何遠離選民,招致大敗。
但有大狀黨,左一句「蛇齋餅」,右一句抹黑,侮辱選民,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錯,只是選民有眼無珠。其實該黨覆亡早有伏筆:在民主政治,選票就是一切,但該黨的領導,在區選前不久,竟然講出「輸議席都唔輸黨格」、「贏議席係錦上添花」、「覺得已經贏尊重」等言論。只有智庫如獅子山學會才不講選票吧?
政黨不談選票議席?
現在恨到了,爽嗎?
幸好,如果蠢人能贏選舉,才真是香港不幸。香港人還是眼睛雪亮的:支持泛民是希望回歸後五十年不變,不被共產;誰知泛民卻變身共產黨,每天嚷打土豪、分田地。泛民繼續向左走吧,祝你一路走好!
【註1】http://bit.ly/tN2WIB 主持怒插李卓人【使晒子孫d 錢!!!!】
【註2】http://on.wsj.com/uDIe92Wake-Up Call for Hong Kong’sDemocrats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It’s the economy, stupid!」1992 年美國總統選舉,新仔克林頓以此為競選口號,擊敗嘗試連任的老布殊。不可不知,1991 年,老布殊才出兵伊拉克,把國破家亡的科威特人拯救了,當然亦保障了美國政府在中東的石油利益。出兵行動得到舉國支持,1991 年3 月的民調便顯示,民眾對老布殊的支持度達九成。

可是,美國人經歷了兩百多年民主選舉,大都明白,克林頓所說的經濟,說白一點,就是選民的票投了給誰,誰能讓自己獲益更多。「老布殊你出動國家的軍隊,讓自己成為世界英雄,科威特的落難王孫視你為救星,油公司也可能視你為知己,但我面臨失業,有誰可憐?」在這樣的背景下,克林頓用一句說話刺到選民的最痛之處,就奪去了老布殊視為囊中物的總統寶座。

藉公義求一己之利

香港一些所謂民主派,一說民主,便正義超人化身;一時社會公義,一時普世價值,每次聽到我都笑了。如果他在演戲,只不過以公義包裝自己的政綱,讓選民獲得好處時感覺良好一點,這些政客還知政治是甚麼一回事:說到底,政圈中所謂公義,往往只是推銷一些政策讓自己得益的藉口。

正如「強逼金」,十年前推出時,說是為市民的退休打算,又說以免一些不儲蓄的人成為社會的負累,說得動聽,市民當年支持,實是着眼僱主的5%供款;最後發現僱主的供款原來能和長期服務金對沖,吃大茶飯的是「逼金局」管理層和「芬佬」,自己被騙成為羊牯乃是後話。

最近,又有連鎖店(分店多達四十多間,卻被描繪為小店)聲稱被供應商斷貨封殺,有人亦無限上綱,以公義為名推銷競爭法。但自事件經傳媒報道,連鎖店雖以受害者自居,事件的宣傳效應卻使營業額大升,幾個月來極速擴張,等的就是這一天。

負責推銷競爭法的官員、官方機構和身兼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乘勢而上, 「有法例就可以調查」、「有法例總好過沒有」。對於官員,有法例代表下屆不用被「叮」走;對於專攻競爭法的大律師,有法例就代表有官司打有生意做,當然總好過沒有。

至於有競爭法後,零售價會否因而降低?消費者選擇會否更多?中小企是否有更大競爭力?這些問題,官員和大律師們一概不回答;他們會拋出一堆數字,說在歐洲某某大公司因調查而證實違反了競爭法,被處以罰款。但他們有正面回答問題嗎?

我可以說,競爭法沒有使世界各地貨品比香港的更便宜,英美澳洲等英語國家,買菜都是到一兩家大型超市的,因為很多地方連街市也沒有;美國的反托辣斯法( 即競爭法)1890 年已經有了,但現時美國勞動人口只剩下兩成在中小企工作,反觀香港中小企仍僱用近五成勞動人口。

誰是誰非,看官自行定奪了。

所以,政客以公義為籍口,推銷對自己有利的政策,人之常情;選民為自己的利益而選擇投誰的一票,亦無可口非。被人稱為政治家的,如美國的開國元勳,就是能把自己的利益和大多數選民的利益長期連成一線,縱使自己卸任,德政繼續福澤人民;次一等的,稱為政客,他們利用納稅人的錢,給予選民短期利益(通常是先用未來錢),獲得選票,只要口號漂亮,開的空頭支票夠大,自我引爆的時間夠長,如全民養老金,孽債要三十年後才償還的,碰選民質素低,容易欺騙,政客要「幸福幾十年」【註1】,絕無難度。

遠離選民招致大敗

然而,香港一些政界人士,其低能程度卻教人吃驚。

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有報章以「泛民大敗」來作總結;《華爾街日報》網站【註2】更以「好消息」來形容民主派的「激進分子」如陶君行、湯家驊、陳淑莊和任亮憲等人的落敗。無論如何,如果我是泛民,面對這樣的一份成績表,一定仿效古人臥薪嘗膽、懸樑刺股,檢討自己為何遠離選民,招致大敗。

但有大狀黨,左一句「蛇齋餅」,右一句抹黑,侮辱選民,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錯,只是選民有眼無珠。其實該黨覆亡早有伏筆:在民主政治,選票就是一切,但該黨的領導,在區選前不久,竟然講出「輸議席都唔輸黨格」、「贏議席係錦上添花」、「覺得已經贏咗尊重」等言論。只有智庫如獅子山學會才不講選票吧?

政黨不談選票議席?

現在恨到了,爽嗎?

幸好,如果蠢人能贏選舉,才真是香港不幸。香港人還是眼睛雪亮的:支持泛民是希望回歸後五十年不變,不被共產;誰知泛民卻變身共產黨,每天嚷着打土豪、分田地。泛民繼續向左走吧,祝你一路走好!

【註1】http://bit.ly/tN2WIB 主持怒插李卓人【使晒子孫d 錢!!!!】
【註2】http://on.wsj.com/uDIe92Wake-Up Call for Hong Kong’sDemocrats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