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乾港元有何不可?

信報 (專家之言B15, 2012.6.20)

 

星期天上城市論壇講聯滙,有工作人員打趣說,題目極之「趕客」,我非常認同。論噱頭,當然是討論某某被形容為賣黨求榮,和各副局政助申請者之「食相」來得吸引。若能起題「副局政助之政壇照妖鏡」,更是畫龍點睛,保證收視率飆升。

雖然題目趕客,但這是我上該論壇少有能講道理的一次,一來題目對於不慣講道理的人,過於深奧;二來我一向強調,聯繫滙率既然autopilot緊釘美元,政客就難以抽水影響貨幣政策。

港英為香港放棄自己調節息率和貨幣供應的工具,間接令政客不能操控貨幣政策幫自己買選票,我認為是聯滙的一大優點。
聯滙優點是政客難抽水
如果我們「優秀」的民選立法會議員可以對港幣的息率和滙價有say,隨時可以召金管局總裁上立法會照肺, 「大x
樂的豬扒飯太貴了,為何你不加息?」,「我的選區很多負資產,你幾時減息?」,這情況太可怕了!
說回聯滙,歸根究柢,為何要改?有說香港主動放棄了調節息率的主動權,所以不能控制通脹,樓價高是聯滙的產物,不過依現任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說法,沒有聯滙的新加坡、甚至澳洲和加拿大,樓價都升了不少,又如何解釋?同場城市論壇的羅家聰,就說不能單看新加坡、澳洲和加拿大這些個別例子,因為根據他的研究,從很多國家取得的樣本,樓市升值幅度跟滙率是成反比的。
不過,我覺得不能把樓價和滙率的關係過分簡單化,因為樓價也受每個地方的銀行體系健全程度、稅務條例(例如資產增值稅)、租務條例所影響。香港樓價升幅驚人,固然有滙率因素,不過我更認為,低交易成本(沒有資產增值稅、寬鬆的租務條例等)、交投活躍和銀行體系健全以致成為資金避風塘等因素是樓價爆升更重要的催化劑。
換句話說,有自主的貨幣政策,以香港的情況,說不準有多少壓抑樓價的功效。
而且改變聯滙,有一點,我在任總的文章看不到有討論,就是香港作為有龐大金融和商業的國際城市,銀行和私人企業都會發債,根據數據,規模是7.3
萬億港元,三倍香港的GDP,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IS)統計,有八成八以美元發行,如果聯滙不變,這個數字對我們影響不大,不過如果港元對美元脫鈎,這7.3
萬億元的債務,價值就會不停變動,如果港元對美元上升,當然沒有問題。
貨幣競爭汰弱留強
不過,萬一港元對美元下跌(就如人民幣多年來的one way
bet,現在也有不少修正主義人士),如跌一成,私人企業的總債務,就突然會增6000
多億,等如政府的財政儲備,屆時可能會有不少私人企業和銀行因為資不抵債而倒閉,規模之大,政府都無辦法救。
用別人的貨幣發債,最後因為自己的貨幣貶值而弄至破產,亞洲金融風暴的印尼、泰國,到南美的阿根廷和墨西哥,都是這原因。所以,放棄聯滙的風險高,好處卻不明顯。
究竟聯滙會如何「收科」?其實,多過一種貨幣同時在同一個地區使用,歷史上經常發生。香港英治時期初年,就有墨西哥鷹揚、大清同英鎊三種銀幣同時流通。這個情況,英文叫Currency
Competition。我相信,維持聯滙的港元和正在國際化的人民幣,在競爭下隨時間而汰弱留強,為何不可以是我們貨幣制度的出路?港元何嘗不把葡幣陰乾了,但澳門因此有損失嗎?如果人民幣真的國際化成功,慢慢把港元陰乾,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終局。
獅子山學會
行政總監
王弼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雖然題目趕客,但這是我上該論壇少有能講道理的一次,一來題目對於不慣講道理的人,過於深奧;二來我一向強調,聯繫滙率既然autopilot緊釘美元,政客就難以抽水影響貨幣政策。

港英為香港放棄自己調節息率和貨幣供應的工具,間接令政客不能操控貨幣政策幫自己買選票,我認為是聯滙的一大優點。
聯滙優點是政客難抽水

如果我們「優秀」的民選立法會議員可以對港幣的息率和滙價有say,隨時可以召金管局總裁上立法會照肺, 「大x樂的豬扒飯太貴了,為何你不加息?」,「我的選區很多負資產,你幾時減息?」,這情況太可怕了!

說回聯滙,歸根究柢,為何要改?有說香港主動放棄了調節息率的主動權,所以不能控制通脹,樓價高是聯滙的產物,不過依現任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說法,沒有聯滙的新加坡、甚至澳洲和加拿大,樓價都升了不少,又如何解釋?同場城市論壇的羅家聰,就說不能單看新加坡、澳洲和加拿大這些個別例子,因為根據他的研究,從很多國家取得的樣本,樓市升值幅度跟滙率是成反比的。

不過,我覺得不能把樓價和滙率的關係過分簡單化,因為樓價也受每個地方的銀行體系健全程度、稅務條例(例如資產增值稅)、租務條例所影響。香港樓價升幅驚人,固然有滙率因素,不過我更認為,低交易成本(沒有資產增值稅、寬鬆的租務條例等)、交投活躍和銀行體系健全以致成為資金避風塘等因素是樓價爆升更重要的催化劑。

換句話說,有自主的貨幣政策,以香港的情況,說不準有多少壓抑樓價的功效。

而且改變聯滙,有一點,我在任總的文章看不到有討論,就是香港作為有龐大金融和商業的國際城市,銀行和私人企業都會發債,根據數據,規模是7.3萬億港元,三倍香港的GDP,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IS)統計,有八成八以美元發行,如果聯滙不變,這個數字對我們影響不大,不過如果港元對美元脫鈎,這7.3萬億元的債務,價值就會不停變動,如果港元對美元上升,當然沒有問題。

貨幣競爭汰弱留強

不過,萬一港元對美元下跌(就如人民幣多年來的one waybet,現在也有不少修正主義人士),如跌一成,私人企業的總債務,就突然會增6000多億,等如政府的財政儲備,屆時可能會有不少私人企業和銀行因為資不抵債而倒閉,規模之大,政府都無辦法救。
用別人的貨幣發債,最後因為自己的貨幣貶值而弄至破產,亞洲金融風暴的印尼、泰國,到南美的阿根廷和墨西哥,都是這原因。所以,放棄聯滙的風險高,好處卻不明顯。

究竟聯滙會如何「收科」?其實,多過一種貨幣同時在同一個地區使用,歷史上經常發生。香港英治時期初年,就有墨西哥鷹揚、大清同英鎊三種銀幣同時流通。這個情況,英文叫CurrencyCompetition。我相信,維持聯滙的港元和正在國際化的人民幣,在競爭下隨時間而汰弱留強,為何不可以是我們貨幣制度的出路?港元何嘗不把葡幣陰乾了,但澳門因此有損失嗎?如果人民幣真的國際化成功,慢慢把港元陰乾,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終局。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王弼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