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 炒起居屋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4, 2012.7.18)

 

之前聽到有朋友說,近來最當炒的住宅單位,竟然是未補地價居屋,心裏第一個反應就是:「甚麼?香港公屋富戶真多。」經提點後才知道,原來是綠表(公屋租戶)怕一旦白表(非公屋租戶)不用補地價入市,居屋易手市場會忽然增加了需求。

站在自由市場的角度,實在很難反對拆牆鬆綁。畢竟,現實地看,居屋既然可以買賣,多點自由,總好過少點。始終,居屋的功能,是為了向房委會提供資金,增加流轉還是其次。

但凡政策有變,就有人得益有人蝕底。這次讓白表免補地價買易手居屋,最明顯得益的,肯定是想放賣手上居屋的業主。蝕底的人呢?坦白講,很難說甚麼人因此有損失;雖然有人覺得,本來在這次「白表自由行」之前可以用更低價錢入市的綠表,會因此付出更多的代價。不過,既然他們本來就可以入市,為甚麼又不用真金白銀行動呢?

我的擔心是,如果之前這一次居屋炒風,原因只是大家預期這一次政策的轉變,如今政策終於兌現,下一步又是甚麼呢?居屋雖然有不少質素不錯,但絕大多數居屋,無論設計抑或管理上,比私樓還是差了一截。所以,買居屋是為了資產增值,預期還是定低一點比較實際。

說到底,量力而為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錯。買樓可以賺,但也同時有風險,而且風險比大家想像中要大。經驗告訴我們,恐慌性買入,結果通常都是不太理想。樓,跟股票一樣,有質素的差異,雖然現價反映了各種因素,但未來的價格發展,始終由基本因素帶動。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