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 聯儲局怎樣好心做壞事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2, 2012.9.03)

 

上星期,當CNBC煞有介事現場直擊報道Jackson Hole,我的思維卻漫遊到哲學的問題上:「究竟誰可以肯定說,之前兩輪量化寬鬆的決定是正確?」

伯南克發言,好多人認為,是要為之後的非常手段埋下伏筆,但我覺得,他只不過是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辯護。為甚麼要為自己之前所做的事辯護呢?一定是有他感覺到外間未必完全認同他的做法。究竟伯南克怎樣自辯?

 

非常手段阻礙復蘇

只是簡單一句:「研究確認,非常手段是有成效的。」這種話,說了等於沒有。

師傅教落,經濟學的真功夫,在於察覺和遙想到細微處的關係,也就是法國經濟學家Bastiat所講,看得到和看不到的。之前兩輪量化寬鬆,支持了資產價格,尤其是股票和商品,這一點不難看出。貨幣政策對就業的影響,卻比較少人深入分析。

勞力作為生產要素,替代品是資本。當資金成本被人為地抑壓,勞力的回報很難增加。當然,這要視乎勞力和資本兩者的替代性有多高。原則上,越是機構式的簡單工作,勞力和資本的替代性也越高。所以,量化寬鬆抑壓的資金成本,靠低技術工作維生的人,生活更見艱難。

另一個量化寬鬆的後果,是令物價上升。通脹,永遠是對低收入的人影響最大。單是汽油價格的暴升,足以摧毀不少美國人尋找工作的動機和彈性。為省錢和更接近工作機會,更多人搬至市區內圍,令市區住宅租金上升,結果變相減低了人口流動性。事實上,人口流動性是就業市場調整的關鍵。如此看來,聯儲局的非常手段,說不定真的阻礙了就業的復蘇。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