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政府奶水 如何抗洗腦

東周刊 (靈點一巴先, 2012.9.12)

 

教育,除了灌輸語文數學一些基本知識,也是培育學生獨立思考的地方,至於德育,老實講,是父母不可逃避的天職,企圖逃避或外判這個責任的父母,本身便沒有甚麼德育可言。

國民教育掀起軒然大波,是有家長擔心該科會成為政府的洗腦工具,而洗腦令學生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知識、思考和德育,是肩負人類文明進步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而特區政府推出的國民教育,據說會把「獨立思考」這一支柱削去,父母群起攻之,不難理解。

追根溯源,我認為家長最憂心的,是怕國民教育令已經江河日下的香港教育質素被進一步踐踏。美英德法,哪裏沒有愛國教育?七八十年代,香港人接受港英教育,當時英國經濟一塌糊塗,成了歐洲病夫,在港仍舊宣揚日不落國的光榮,對大英帝國沒落的現實卻隻字不提,香港人的腦被洗得舒舒服服。何解?因為洋人辦教育,港媽港爸總覺得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質量保證。說到底,你說國民教育也好、洗腦也好,如果洗得出一個喬布斯、米高積遜或霍金,香港父母是會排隊把兒女擠進給你洗的,但人家就是不信中共或特區政府有這個能耐。

本來,國民教育推行與否,是不會成為政治事件的。當有父母穿黑衣集會絕食聲嘶力竭反國教,社會上有一批人驚都未驚過──不過不會跟你說的──就是私校或國際學校的家長(這些人當然包括你的高官)。沒有打算跟特區公開試銜接的人,從頭到尾,學生唸的是IB課程,海外承認,考完SAT或GCSE,便一條龍進軍美英名校,跟本地課程公開試,河水不犯井水。有人第一個反應會是:「你估個個都有能力負擔?我都想呀!」我想反問的倒是,為何私校的供應那麼少,導致價格飛升,只有富裕階層才能負擔。

從香港學校的名字,可以發現許多民間辦學團體:東華三院、聖公會、天主教、佛教、有親共、也有親台的……七十年代以前,它們沒有接受太多政府的資助,所以各自有辦學理念,百花齊放。在政府沒有大規模介入教育以前,你不喜歡兒女在培僑唸毛語錄,可以送他到聖保羅讀聖經,也可以送他到親台的同濟中學,銜接成功大學或台大,連香港高考都不用報名。當教育機構的最大老闆不是政府,而是各自有自己的老闆,洗腦教育,一定搞不成,就算當年進培僑唸毛語錄,都是家長自願的。

但自七十年代,經歷過六七暴動,港英認為,與其百花齊放,搞到通街菠蘿,倒不如統一思想,方法是接管教育,美其名提供全港九年免費教育,實質把辦學團體收編,由教育署規管,收得政府錢的,難免被人溫水煮蛙,課程慢慢受教育當局「指引」的影響。更嚴重的,是收政府錢猶如吸毒一樣,辦學團體很難脫離政府的陰影。今天,你問在政府總部反國教的教師工會代表:「你有這麼多家長學生支持你,既然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夠不夠膽組織起來搞一間私校拯救莘莘學子?」我相信,他們會用十萬個藉口說不。

沒有港英留下中央集權的架構,政府的洗腦計劃也推動不了,自然也不會成為政治事件。但中央集權既成,就算今天政府因政治壓力撤回國教,只要學校的老闆仍然是政府,官僚還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為學生洗腦。

美國大學能傲視全球,就是頂尖學府都是私校,不用看政府面色,教師學生自然自由奔放,創意無限。脫離政府奶水,才是拯救學生免於洗腦的治本之道。

 

輯錄自      472期 Book A 【靈點 一巴先0.1%】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