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校講血緣直資才扶貧

信報 (經管智慧 B11, 2013.06.12)

 

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和跑馬地聖保祿中學近期計劃轉為直資,引起了一些校友的不滿,指學校轉為直資將對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不利,而傳統名校陸續轉為直資,亦必然會令傳統名校成為貴族子弟的學府,造成社會不公。

面對爭議,連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都要出來解畫,表示如果有需要,政府將研究要求直資學校撥出部分學位予統一派位。言下之意,就是即使要犧牲學校自主,政府都希望保障特定某一類學生入讀傳統名校的權利。

 

學校奪回收生自主權

既然如此,又何需有直資的存在?倒不如將所有學校國有化,只准官校辦學,直截了當。

直資學校最重要的就是收生自主權,讓學校可以自行決定某學生是否適合該學校,以及是否取錄。讓學校揀選合適的學生,從而提高教學的質素。這樣才是對學生最好。

相比起直資學校的自主收生,津校則倚重統一派位的收生制度。獅子山學會一向反對俗稱「攪珠」的統一派位,原因十分簡單:如果說自主收生會造成學校貴族化,引致社會不公義,統一派位機制肯定更不公義十倍。

現行的小一派位制度的第一輪計分制,就是以先分數後抽籤的形式決定學生入讀哪一間學校。在這個制度下,父母是舊生又或是兄姊在某校就讀的,靠着血緣世襲關係, 幾乎100%能得教育署分派學位,而當局不會亦不能過問該舊生是否真正着緊孩子的教養。

在2006 年有一個例子,有家長為了讓次子入讀喇沙小學,不惜使出一招「棄車保帥」,要求於該校就讀的長子在升中一之前留班一年,方便弟弟以世襲方法入學。雖然最終不獲校方批准而美夢落空,但如果一個聰明好學的學生,因為世襲制而輸給另一名平庸的學生,這才是真正的不公義。直資制度將終止舊生的世襲特權,是以有一部分舊生聞直資色變,不難理解。

好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又如何入讀這些名校呢?曾經在市區買樓租樓的讀者,相信都會聽過「校網」二字;家長可以填寫學校的優先次序,重點卻是校網;傳統名校通常位於市區,不少基層家庭卻居於公屋林立的新市鎮。在傳統名校舊生「揀完揀剩」後,生活在同一個校網內家庭便以攪珠形式爭取剩下來的學位。

理論上,住在外區的家庭也可以參加抽獎;不過,能入讀名校的機會率比區內的更低,用中六合彩來形容絕不為過。是故,有父母為安排子女入讀名校,要大費周章搬屋,例如九龍塘的41校網,即使買不了九龍塘樓,亦至少租住,更甚者,租一個信箱,謊報地址,只求子女順利進入名校校網。好校區的地址求過於供之下,樓價自然有上無落。最後,有能力進入名校校網者,還不是有錢人的子女。統一派位如何可以幫助基層,祝越山實在看不到。

津校官校的統一派位講血緣、扭曲人性;不過,教育局並無更改之意,因為在計劃經濟之下,重中之重就是維穩,自稱為大局着想,製造有質素的學位供家長和學生選擇反而是次要,以致2011年4 月,港島區名校英皇書院,一間人人爭讀的名校,竟然宣布於2011 年9 月開始,由5 班縮至4班。

原因是英皇書院作為官校,有必要履行政府的決策,結果在教育局領導下「被自願」縮班,即是每年有數十名小朋友因此失去入讀名校,追求良好教育的機會。如果教育局是以學生的福祉作出發點,為學生的前途作依歸,請問為何教育局會強逼像英皇這種名校縮班?

 

直資才符合公平原則

明白了香港學校的派位機制,就不難明白為何每年都有如此多學校申請轉為直資,脫離官僚的掣肘,取回辦學自主權,因為只有這樣,學校才能真正的辦學。獅子山學會的看法是,直資反而係扶貧政策,因為學校有獎學金扶助有能力但缺錢的家庭,所以不論貧富,只要學校認為該學生有潛質,父母有心,就能取錄。

有舊生和家長認為窮學生會被標籤,自覺格格不入,會放棄申請,我建議那些人應先調教平衡自己的心理。說到底,要解決子女面對富貴同學所受的壓力,父母應先懂得面對自己。子女既是以實力獲獎學金入學,而不是by blood or by luck,威風都來不及,面對富二代同學又何須自卑?父母如這點都不明白,對號入座,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又或奢望孩子靠好運抽籤入名校,以為子女就能自然成才,也未免太神化名校的能力了。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祝越山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