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不是原罪

爽報 (港聞 V27, 2013.08.02)

 

貪,有錯嗎?程介南、梁錦松、曾蔭權、麥齊光、林奮強、陳茂波……以上一干人等,若要說有甚麼共通之處,都可以說是一個貪字惹的禍。以公權謀私利,誰不知有錯?其實人人都貪,只不過並非人人有權。所以,柏拉圖在規劃理想國時,想出了一條妙計:道德昭著的統治者要一世清高,雙手就要不沾銅臭,故此統治者沒有私產,一切所需,由被統治者供奉。

歷史上出現過理想國嗎?所有革命,最初都必然是理想澎湃;由太平天國到中共解放大陸,狂熱的追隨者因為宗教式的感召,相信革命家無私地奉獻,發動義舉帶領人民,從自私的統治者手上奪回社稷。結果呢?革命家成為了新的統治者,階級鬥爭繼續,直到永遠。毛澤東也有講過,革命最終目的,就是要將所有階級,鬥至無產階級。

烏合之眾這個成語,出自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權,後必相吐。」管子,就是助齊桓公稱霸的名臣管仲,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透過國家壟斷資源、大興軍國主義的政治家。管仲這句話以白話文去解:「嗰班好似烏鴉咁聚埋一齊搵食嘅人,起初點都有傾有講,但到後來必然會因利失義。」不知為何,講到這裏,忽然想到了思歪的「齊心」。

權力一旦交託到烏合之眾手上,結果變成權鬥。二千六百多年前,社會仍然介乎於原始和古典之際,管仲這種務實的政治家,也只可以像柏拉圖一樣,相信權力要歸於賢君,有賢君就天下太平。

 

權力歸誰 誰就腐化

由原始走到現代文明,人類幾經波折,搞清楚了權力腐化的道理。權力歸於誰,誰就腐化。權力歸於人民,其實就是令全民變成烏合之眾,一齊搵着數。權力歸於制度,長久下去也是禮樂崩壞,畢竟制度由人。原來《道德經》的政治哲學,要令權力的隱而不用,才是最合乎道德價值。但可惜,道高一尺,甚麼太平道、黃巾道、五斗米道,連道家這個招牌,都可以用來發動群眾革命。人的心魔,說到底,都是想透過權力,證明自己的生命比別人更重要。

 

專欄電郵:mailto:mcwriter@sharpdaily.com.hk

李兆富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