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權力與監察才是還政於民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9.26)
在一次討論2017特首普選的場合,有位溫和民主派的政治人物說:「當前民主發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普選特首。」說到底,政治演員為特首選舉着迷,也對全港性的大型選舉如區議會功能組別如癡如醉,都因為這些是大舞台,可以刺激他們的亢奮表演慾。
香港一直以來流傳着一個神話:「只要選出一個有認受性的政府,則萬事大吉,無往而不利。」
先撇開「認受性」這個模糊概念究竟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市民對這個政府絕對不是沒有期望,而且在許多問題上,香港人就算不是迷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信服政府的權威。政府公布的事,就算不是信到十足十,真正會質疑的人也不多。畢竟,中國人的社會,對官威還是有幾分敬畏。當然,過去幾年政府權威的確備受挑戰。但問題根源,是否真的只是沒有健全普選那麼簡單?
政府不是黃大仙。施政,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施政愈是由上而下,集權程度愈高,政策的變化就愈小。制定政策的的官僚,有察覺到這個問題嗎?有!所以他們在政策執行的細節上,讓中層的官僚有許多酌情權。對制度設計有研究的都知道,沒有酌情權,政策就被人投訴不近人情;可是有酌情權在手的官僚,雖說有權在手,但這是一張雙刃刀,搞得不好很易被視為以權謀私,甚至乎當以公權謀私成為潛規則,要再次移除貪污文化,手術未必一定成功。
制度的設計有一定的法則,當中更有藝術。
可惜這個年頭的政治演員思想太單純,他們的劇本也太膚淺,見到什麼問題都條件反射式地去要求政府「做點事」。本來,不能寫清楚怎樣具體執行的政策,就不應成為法律和公共政策。可是,政治演員要政府「做點事」,讓他們上演劇目「成功爭取」。站在行政機關立場,只要是資源容許,「做點事」等於增加人手和撥款,又何樂而不為?香港的行政愈來愈氾濫,監管愈來愈集中,不是沒有原因的。施政的結果是什麼,政治演員和行政官僚其實都不在乎。香港不是沒有民主政治,只可以說選舉制度扭曲,原則上不公平。可是,泛民的改革方向,也不見得是對症下藥,也難怪香港仍然有那麼多人對這樣走下去有所保留,甚至抗拒,也對泛民失望。不過,還請恕我這個人有點理想主義。就算政治演員沾染了民主之名,但我相信民主有存在的必要,也是最理想的一種政治制度。
民主,是對行政權力的制衡。橫向制衡,是三權分立;但縱向的權力下放,也不能忽視。若然三權分立只是為了製造三個高高在上的權力核心,集權政府最終仍要以極權運作。香港現在的問題,不是三權分立不夠純正,而是權力集中得太高,尤其是在特首一人手上。三百四十多萬登記選民,就算對公共政策的期望只有三百四十多個,已經不可能由一個行政機關去完全滿足。行政權力下放和分散,其實與此同時愈接近基層的民選機關,就愈具有代表性去與這些行政機關周旋。無論他相信的是大政府抑或小政府,都不會反對,將政府拉回接近人民的距離。讓權力和監察都下放,才是真正的還政於民。
李兆富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9.26)

 

在一次討論2017特首普選的場合,有位溫和民主派的政治人物說:「當前民主發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普選特首。」說到底,政治演員為特首選舉着迷,也對全港性的大型選舉如區議會功能組別如癡如醉,都因為這些是大舞台,可以刺激他們的亢奮表演慾。

香港一直以來流傳着一個神話:「只要選出一個有認受性的政府,則萬事大吉,無往而不利。」

先撇開「認受性」這個模糊概念究竟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市民對這個政府絕對不是沒有期望,而且在許多問題上,香港人就算不是迷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信服政府的權威。政府公布的事,就算不是信到十足十,真正會質疑的人也不多。畢竟,中國人的社會,對官威還是有幾分敬畏。當然,過去幾年政府權威的確備受挑戰。但問題根源,是否真的只是沒有健全普選那麼簡單?

政府不是黃大仙。施政,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施政愈是由上而下,集權程度愈高,政策的變化就愈小。制定政策的的官僚,有察覺到這個問題嗎?有!所以他們在政策執行的細節上,讓中層的官僚有許多酌情權。對制度設計有研究的都知道,沒有酌情權,政策就被人投訴不近人情;可是有酌情權在手的官僚,雖說有權在手,但這是一張雙刃刀,搞得不好很易被視為以權謀私,甚至乎當以公權謀私成為潛規則,要再次移除貪污文化,手術未必一定成功。

制度的設計有一定的法則,當中更有藝術。

可惜這個年頭的政治演員思想太單純,他們的劇本也太膚淺,見到什麼問題都條件反射式地去要求政府「做點事」。本來,不能寫清楚怎樣具體執行的政策,就不應成為法律和公共政策。可是,政治演員要政府「做點事」,讓他們上演劇目「成功爭取」。站在行政機關立場,只要是資源容許,「做點事」等於增加人手和撥款,又何樂而不為?香港的行政愈來愈氾濫,監管愈來愈集中,不是沒有原因的。施政的結果是什麼,政治演員和行政官僚其實都不在乎。香港不是沒有民主政治,只可以說選舉制度扭曲,原則上不公平。可是,泛民的改革方向,也不見得是對症下藥,也難怪香港仍然有那麼多人對這樣走下去有所保留,甚至抗拒,也對泛民失望。不過,還請恕我這個人有點理想主義。就算政治演員沾染了民主之名,但我相信民主有存在的必要,也是最理想的一種政治制度。

民主,是對行政權力的制衡。橫向制衡,是三權分立;但縱向的權力下放,也不能忽視。若然三權分立只是為了製造三個高高在上的權力核心,集權政府最終仍要以極權運作。香港現在的問題,不是三權分立不夠純正,而是權力集中得太高,尤其是在特首一人手上。三百四十多萬登記選民,就算對公共政策的期望只有三百四十多個,已經不可能由一個行政機關去完全滿足。行政權力下放和分散,其實與此同時愈接近基層的民選機關,就愈具有代表性去與這些行政機關周旋。無論他相信的是大政府抑或小政府,都不會反對,將政府拉回接近人民的距離。讓權力和監察都下放,才是真正的還政於民。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