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口外國勢力 其實睇錯市

信報 (2014.12.24, B14, 經管智慧)

國際上一向有個講法:油價暴跌,是美國聯合沙地銳意打擊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反對勢力。這個講法從來有價有市,特別是一些政權,為遮掩自己國內經濟政策的缺失,企圖轉移人民的視線而製造外敵,「外國勢力」這個藉口便好使好用。

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他長達三小時的答問大會上,把油價和盧布急瀉的責任推給西方。而其後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達80%,如果民調沒有水份,意味民眾接受他的解釋,會賦予他更多權力和自由度對付「外國勢力」。利用「外國勢力」提高自己在國內的威信,不論是普京、喬治布殊或中共,都是統治者慣用的伎倆。

俄羅斯困局,成也油價,敗也油價;至於是否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外國勢力「整蠱」,則很難說清楚。首先,油價在本世紀之初低企,俄羅斯和許多其他的產油國無啖好食,全靠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老屈薩達姆藏有大殺傷力武器,攻打伊拉克,令該國石油出產大減;加上自911 後,聯儲局採取低息政策,雙管齊下令油價拾級而上,曾高見147 美元一桶。那麼普京當年有否在全國人民面前,公開多謝「外國勢力」炒高油價,令俄羅斯賺得盤滿鉢滿?

居心叵測也要有勢可趁

好景不常,2008年金融海嘯,油價迅速由147美元跌至30美元水平,不過因為其後美國的印鈔政策,加上中國4 萬億元胡亂投資建設,油價V型反彈,一年內已經回到80美元水平徘徊,布蘭特原油價格更在2011年成功突破100美元,一直維持在100 美元至120 美元區間波動(直至數月前才跌穿)。可以說,油價迅速恢復到海嘯前價格並長期維持在100 元水平樓上,實在有賴中(需求)美(印鈔)聯手製造出來的「完美風暴」。

本來,2008 年一役,是對過度依賴石油出產國家的一個警號;油價的波幅既然如此驚人,自然不可能過分依賴石油出口,有遠見的人自然想到會用石油賺來的第一桶金,來發展其他事業。不過,對於俄羅斯政府來說,可能石油得來的錢實在太容易,大家可以看見普京一路以來對付烏克蘭或其他歐洲國家的方法,無非是以石油供應作威脅。俄羅斯人未能把石油收益發展其他工業,是因為大部分收入根本落不到普羅大眾的口袋,只進到國家庫房和寡頭壟斷的財閥手中,國家官僚不懂得做生意,財閥們一是把錢都分散到海外、一是在缺乏政府的庇蔭下,根本無能力發展其他工業,總之,俄羅斯在石油以外產業,根本乏善可陳。

另一邊廂,各國的企業也誤以為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的石油需求會保持高速增長,油價會一路高企,故不斷投入資金開發新油井、發展頁岩氣甚至其他新能源,企圖在高油價下分一杯羹。結果供應大量增加,加上中國的經濟減速,石油在供過於求之下大幅下跌,可說正常不過。

美帝縱使居心叵測,勢要做低油價跟普京過不去,也要有外在因素支持。普京要怪,可能只可以怪自己睇錯市。也許美國人會加一句:「哎呀,我經濟搞掂了,暫時不用再印鈔,弄得油價泡沫爆破,唔好意思。」

也許,無論俄國抑或鄰近地區,管仲如何利用經濟戰征服魯國的故事,絕對值得重溫;不過,美帝的現代經濟手段,比管仲更加出其不意。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王弼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