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想快樂都難

信報/2019-01-19/吳健華 (獅子山學會項目主任)

在上周文章,我曾提及聯合國發表的「2018全球快樂報告」中,丹麥、澳洲等國家的人民生活得比香港更快樂,本港排名不升反跌,反映出港人愈來愈不開心,許多羨慕那些國家生活的人會說,它們人民之所以生活開心,是因為那些國家的社會福利比香港好,但真的是這樣嗎?

由2014年開始,丹麥把法定退休年齡由65歲逐漸延長至70.5歲;澳洲則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逐步提高澳洲人的退休年齡,預計到2029年,70歲才達退休年齡。根據左膠邏輯,社會福利好便等於人民快樂,那應該把領取養老金年齡下降才對,為什麼丹麥及澳洲延長法定退休界線後,當地人民反而比港人活得更快樂?原因是兩國的人民清楚明白,把養老金的領取年齡提高可為國家帶來持續性。但現在的港人卻因對未來失去希望,變成了「港女性格」,只重眼前利益,想把沒將來的男孩家底盡快掏個清光。

尊敬的特首林鄭月娥女士,相信對上述兩國的養老金政策有相當認識,否則也不會推出提高長者綜援年齡的政策,但當被那些護航隊友連同反對派一起圍攻時,又有否想過今後的施政道路上將會荊棘滿途?

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香港在歷屆弱勢政府領導下,已造就了一群只靠開空頭支票來換取每月數萬元入息的左膠出來,他們正利用民粹主義肆意揮霍香港多年積累下來的儲備。更可鄙的是,這班左膠常說傷殘人士是殘而不廢,各界應給予他們工作機會時,卻轉頭歧視那些59歲末的人士,認為他們只要一踏入60歲,便即刻變為一個廢人,須接受社會的施予。

外國做法可援 錯在補鑊
香港人向來最富同情心,如果有人真的斷手斷腳或因病不能走動,不乏樂意伸出援手的慈善機構善長仁翁,所以稍為理性一點思考,左膠是否應該想想在有限的社會資源下,如何才能有效、具針對性地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以「大包圍」方式,散盡港人家財去取悅市民?

把長者綜援提高至65歲才可申請,無疑是特區政府近年一項好政策,既能提升60歲以上人士投入社會的動力,也可助香港增加勞動力和競爭力,其實特首和官員只要拿丹麥和澳洲做例子,有理有據地向社會解釋和爭取,讓市民明白如果想好像該兩國人民般開心,提高長者綜援申請年齡至為關鍵,然後令公眾反過來要求左膠投贊成票,這不但可提升民望,未來特區施政也可望更見順利,可是特首現時被迫屈服於左膠腳下,無奈地提出「補助方案」,市民除了會更加認定港府施政是「玩泥沙」外,更會對特首的領導能力提出質疑,結果是香港輸、特首輸、全民皆輸。

我們獅子山學會在此再次告誡政府,不斷助長左膠勢力膨脹,排斥審慎理財的聲音,將來但凡特首的政策不能為他們帶來好處時,便又上身「一哭二鬧三上吊」大呼「我無講過」,結果就係今時今日特首要「買佢怕」、「補鑊」,試問政府以後還怎樣應付?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