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崩潰後會點?

信報/2019-02-02/白仲祺 (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

這世界有常理,亦有fake news。公民黨郭家麒議員說,香港根本沒醫生短缺。哦,一天都光晒。不過仔細一看,原來這是2007年的發言。當年,醫管局討論增加醫科學額,但被多個醫學團體阻止。試想下,如果2007年入讀醫學院,在畢業、實習後正式成為醫生,到今日,其實只是當了醫生數年時間。可是,目前病人入公立醫院輪候施手術,一等便數年;急症室每逢流感季節,候診長達數十小時,每多一個醫生,就可讓更多病患早日獲治療。現時醫護人員嚴重短缺,令人懷疑公營醫院目標究竟是以病人為先,還是以霸權壟斷市場來為操控者榨取最高利益。

霸權與制度勾結
被fake news洗腦的市民,不可能把公立醫院的醫生、護士,跟利益、利潤等字眼放在一起,必定是私家醫生才是為賺錢的!在公立醫院工作的,便站在道德高地,與神農氏、孔子和南丁格爾等聖人放進同一類別。

私家醫生做所有事都是為了金錢,例如你今天到私家醫院,預約下個禮拜或下個月做手術,跟着完成並出院。但在聖潔的公立醫院,連排期那封信都未收到,一等便要數年後才能施手術。如此,究竟真正在治病的是私家醫生,還是一等數年的政府醫生?

當然,我認為這是制度問題,並相信每一位醫生護士都是專業的,亦以服務病人為目標。但為何每人都想要的東西,在整個系統完全不能散發出來呢?這就是全力過度集中(霸權)的惡果。

佘雲楚et al.的著作《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把醫藥霸權定義為「關閘、排拒」。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導致輪候爆煲,是霸權運作的直接後果,原因在於多年來的保護主義下,故意減少醫生護士進入市場以免增加競爭,這已經是市民接納的常理。

問題是,市民普遍被政府精心安排的教育制度操控,那種cognitive dissonance(認知失調)已經浮現。醫藥霸權,成功令市民無論遇到幾差的服務、多長的輪候,唯一的訴求,就只是增加撥款。

不過,香港人已慢慢醒覺。如果今天政府說要起公屋,很多人立即質疑:就算起出來,會給誰住?福利制度是幫助合適且有需要的人,還是配合政府燒錢和利益輸送的雙重目標?

最近有醫生稱內地同胞抵港得到單程證後,便立即要洗腎或聲言有長期病患,「攞着數」。個個要求增加政府醫療撥款,令霸權更加坐大,最終誰會得益?

安心的解決辦法
說到公立醫院爆煲後會點,當然是偽命題。在溫水煮蛙的制度下,到醒覺的一天,可能已經動彈不得。對於私家醫院在霸權下缺乏價格競爭,令未能負擔藥費的市民,只能鬥長命、靠輪候。價格管制,致令求過於供,同時,醫護人員在長年保護主義下嚴重短缺,這怎能說不是已經爆煲?

制度的問題當然多,任何行業都是藉引入公開競爭來改善。明明醫療服務需求不斷上升,但私家醫院在近四五十年內,只加開了兩間。醫護人員數目不夠,理應較易解決,如立即引入外國競爭。但一說到輸進外國醫生,阻力即刻來。有人說,可能不久將來,看醫生便要準備紅包,預備打滴。或問,引入外國醫生,為何必定是來自祖國?

不要說什麼引入英聯邦醫生了。英聯邦,不就包括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香港要求的,是由更先進國家訓練出來的醫護人員。

要令人安心,其實簡單不過。要高qualifications的醫護人員,請直接看我們偉大的醫委會領導們,當年是在哪一家大學讀醫科,然後讓今天初出茅廬的學生,到同樣的醫學院學習。請立即開閘,讓醫委會成員曾入讀的大學,無論在英國、美國、加拿大、蘇格蘭、澳洲的醫科畢業生,均能立即來港醫病。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