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做的粗重工夫

壹週刊 (另壹角度 A006, 2011.7.21)

 

 

「自從最低工資立法之後,像清潔、理貨這些粗重工夫,越來越難找人去做。做收銀時薪廿八,做保安又是時薪廿八,做清潔又是時薪廿八。假如今日我要去揀,我也去挑一份不用擔、不用抬、不用日曬雨淋、不用捱更抵夜的工作啦!」
說這句話的朋友,不是財主,也不是什麼大老闆;他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只不過是個平凡的打工仔。年輕的時候,他比別人更「抵得諗」,做人做事都想多幾步,也沒有計較什麼粗重工夫。今天,他已經是一間家品零售連鎖店的店長。「加點薪水吧!不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嗎?工資立法沒有提高工人的收入嗎?」我明知實情不可能這樣簡單,但姑且問一問,看前線的管理人怎樣處理這個難題。「當然,你出過百萬年薪,要請那些條條肌肉都鋼筋一樣的健美先生來搬貨都沒有問題。不過,打開門口做生意,什麼是值得,什麼是不值得,始終有一套客觀標準。搬貨的價值,假若是每小時十五大元,夾硬將工資提高,也不代表我們可以加價去抵銷成本,所以我們便唯有想其他的辦法。」朋友像絕大多數純良的香港人一樣,對政策永遠都是逆來順受。「十隻手指有長短,一班人總有些手腳快,有些比較懶散。三個人的工作,現在剩下兩個人去做,每個搬貨工人的平均價值,自然會比以前高。當然,被開除的一個,也就是一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整體的工資水平高了,這一班被裁出來的人,工作能力卻沒有增加,他們又怎樣跟其他人競爭?工資立法,結果是什麼,難道支持的政客真的沒有想過?」支持工資立法的政客,很多都沒有真正管理過一盤生意;像李卓人等工會首領,更加幾十年來都未打過工。秩序被搗亂,本來已經艱難的工人和企業,還要面對種種問題,最終誰會被淘汰?自稱代表勞工階層,卻叫工人打爛飯碗,工資立法,就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工作的人少了,真的應付得來嗎?」支持工資立法的人,所持理據之一,就是工作總要人做,所以政策不可能同時令大量工人失業。「雖然說工作的流程不可能說要改便改,不過工資立法之前,我們老早就部署調整店內存貨,看看有沒有辦法省下一點理貨的成本。長遠來說,做生意的無論如何都要提升營運的效率,不過工資立法,卻加快了這個過程的出現。請人做事的成本越高,我們便要想越多辦法去節省人力成本。越大的企業,便越多條件去擠出空間以應付新增的成本。要是現在一個經濟衰退的大浪淹過來,那些中小企當中,究竟有多少可以存活下來?」有朝一日,香港人會懷念那些粗重工作帶來的機會。可惜,屆時市場已經調整過來,失去了的工種,可能永遠也不會在這個地方出現。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網誌: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自從最低工資立法之後,像清潔、理貨這些粗重工夫,越來越難找人去做。做收銀時薪廿八,做保安又是時薪廿八,做清潔又是時薪廿八。假如今日我要去揀,我也去挑一份不用擔、不用抬、不用日曬雨淋、不用捱更抵夜的工作啦!」

 
說這句話的朋友,不是財主,也不是什麼大老闆;他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只不過是個平凡的打工仔。年輕的時候,他比別人更「抵得諗」,做人做事都想多幾步,也沒有計較什麼粗重工夫。今天,他已經是一間家品零售連鎖店的店長。「加點薪水吧!不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嗎?工資立法沒有提高工人的收入嗎?」我明知實情不可能這樣簡單,但姑且問一問,看前線的管理人怎樣處理這個難題。「當然,你出過百萬年薪,要請那些條條肌肉都鋼筋一樣的健美先生來搬貨都沒有問題。不過,打開門口做生意,什麼是值得,什麼是不值得,始終有一套客觀標準。搬貨的價值,假若是每小時十五大元,夾硬將工資提高,也不代表我們可以加價去抵銷成本,所以我們便唯有想其他的辦法。」朋友像絕大多數純良的香港人一樣,對政策永遠都是逆來順受。「十隻手指有長短,一班人總有些手腳快,有些比較懶散。三個人的工作,現在剩下兩個人去做,每個搬貨工人的平均價值,自然會比以前高。當然,被開除的一個,也就是一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整體的工資水平高了,這一班被裁出來的人,工作能力卻沒有增加,他們又怎樣跟其他人競爭?工資立法,結果是什麼,難道支持的政客真的沒有想過?」支持工資立法的政客,很多都沒有真正管理過一盤生意;像李卓人等工會首領,更加幾十年來都未打過工。秩序被搗亂,本來已經艱難的工人和企業,還要面對種種問題,最終誰會被淘汰?自稱代表勞工階層,卻叫工人打爛飯碗,工資立法,就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工作的人少了,真的應付得來嗎?」支持工資立法的人,所持理據之一,就是工作總要人做,所以政策不可能同時令大量工人失業。「雖然說工作的流程不可能說要改便改,不過工資立法之前,我們老早就部署調整店內存貨,看看有沒有辦法省下一點理貨的成本。長遠來說,做生意的無論如何都要提升營運的效率,不過工資立法,卻加快了這個過程的出現。請人做事的成本越高,我們便要想越多辦法去節省人力成本。越大的企業,便越多條件去擠出空間以應付新增的成本。要是現在一個經濟衰退的大浪淹過來,那些中小企當中,究竟有多少可以存活下來?」有朝一日,香港人會懷念那些粗重工作帶來的機會。可惜,屆時市場已經調整過來,失去了的工種,可能永遠也不會在這個地方出現。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