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利字當頭, B10, 2012.1.26)
據說,許多投機者都不喜歡聽到「新年快樂」。價錢快一點落不好嗎?好多人投訴上不到車呢!
過年前,讀書會算是大致完成了一月的目標,和過百位組員分享了《為甚麼我們的錢變薄了》。其中,最大的一個發現,就是很多人原來對通縮有種抗拒,認為通縮和衰退是同一回事。換句話說,對許多人來講,資產價格只要不斷平穩上升,就是好事。甚至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也有這樣的想法。畢竟,我們在若干程度上,都只是看到價格,卻忘記了價值。資產只要是高賣低買,便一定是賺錢吧!不過,又有幾多人會考慮到,賣出資產換來的錢,究竟可以買得到甚麼。
調整期清理扭曲
通縮,其實就是我們的儲蓄購買力不斷上升。鼓勵儲蓄的通縮不好嗎?相對另一邊的通脹,構成誘因要人將手上的錢變成資產和消費品,何嘗不是一種扭曲?
「人人都儲備,誰去消費?」凱恩斯和他的信徒,一直用這個理由去要求政府「做點事」。
不過,別忘記:儲蓄,在銀仔的另一面就是投資。儲蓄加投資,總勝過消費加投機吧。
在過去一百多年,世界經濟慢慢走入系統性的通脹。金融建構在設計上,都是通脹性。不過,人為的設計,還是逃不過現實的壓力。每次資產泡沫之後,總有調整期去將之前的資源扭曲清理。這些混合了衰退和通縮的日子,令我們錯誤地以為通縮是壞東西。
事實上,衰退中的通縮,減輕了消費者的負擔,其實是市場良性調整的一部份。不信?看看滯脹的日子吧!那才是真正的難捱。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