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奶粉禁運促進就業?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 B10, 2013.03.14)

 

限帶兩罐出境?不打緊,大陸經常最自豪的,就是人多,而且成本低。以前一個人帶十罐八罐,現在十個人帶二十罐,對不對?

「用多了人,成本也增加了,最後,還是減少了對香港奶粉水貨的需求嘛。」讀過幾年經濟學的政務官,識得這樣講,都總算沒有浪費當年納稅人補貼教育的開支。

 

只懂凡事叫政府插手

不過,這些經濟學入門的知識,只不過是故事的一半。話說,螞蟻搬家式的水貨行業,本來組織鬆散。但是這一回,政府提高了營運的困難程度,換言之,就是淘汰一部份人,但又令到少數更有辦法的人,有更大市場份額。結果,做生意的人少了,但可能賺得比以前更多。

「少了水貨客,不好嗎?」我所講的淘汰,並不代表搬貨上大陸的人數減少。只不過,以前是人人做個體戶,政府干預之後,個體戶少了,集團慢慢出現。本來那些個體戶,可能變成跟集團打工。當然,說得好聽一點,也可以用「促進就業」四字,來形容奶粉禁運的不可預見後果。

一個地方,一個行業,創業精神有多強,取決於非市場的成本有多高。假如我們仍然相信工字不出頭,政府的長遠策略,應該是不斷檢討有多少存在但又沒有真正功用的官僚。本來,這種政治反省的動力,應該來自立法會。可惜,香港政治演員的水平太低,只識得凡事叫政府插手,結果就演變到今天,為了兩隻奶粉缺貨,就條件反射式地全城奶粉禁運。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