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之殞落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7.25)
有個城市,接連在美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之一,也曾經是美國最重要的工業靈魂,最近,這個有汽車工業之都稱號的底特律市,市政府經過幾個月的財務重整,最終還是要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我和底特律市有點淵源。九十年代,我跑到美國去唸大學,落腳地就是距離底特律半小時車程外的密芝根大學。抵埗時,見到的美國,超現實地精緻,還以為在美國,富庶是理所當然。過了幾個月,學期完畢,終於有機會到底特律走一趟。嘩!不得了。天堂和地獄,原來不過是半小時路程。底特律市中心,到處都是荒廢的建築物,道路日久失修,街上見不到在營業的店鋪,感覺像死城一樣。不過,當年我見到的底特律,已經是在小陽春當中。話說,自從美國汽車工業失去了霸主地位,底特律這個車城的地運,也一日比一日差。不過,九十年代有段日子,油價低,加上各種市場及非市場的因素,世界各地的車主,忽然喜愛那些大馬力高耗油量的多用途車;本來奄奄一息的傳統三大美國車廠,也借機來個大翻身。
差不多廿年過去了,今天的底特律,仍然是全美治安最差的地方,人口也回到一百年前的水平。試幻想假如香港的人口,回到只有二、三百萬,這個城市會是怎樣的光景?今天底特律的人口,只有七十多萬,是五○年代高峰期一百八十萬人的四成不到。當年的人口組成,大概是八成白人,其餘都是少數族裔;今天,黑人佔了底特律人口的八成。是因為底特律太過依賴汽車工業嗎?主流輿論和教科書都說一個行業的沒落,也造成了一個城市的衰亡。政治不正確的,就會說底特律黑人太多,依賴聯邦政府福利的人也太多,所以經濟怎樣也搞不起來。當然,這樣說,總會教社會棟樑咬牙切齒。事實上,一個行業的沒落,未必一定會令一個城市由盛轉衰。不要說香港了,美國紐約市和英國倫敦,都曾經是工業城市,由工轉商再變多樣化。順帶一提,全世界,可能只有香港才有政客,要求一個如此山多平地少的高密度城市,由商倒退到工農。
說遠了,底特律的衰落,不可以歸咎到汽車工業的頭上。行業雖然失去競爭力,但是一個城市,一個地方,有它的生命力,當地的居民會找其他謀生的方法,造就其他經濟機會的出現。可惜,留在底特律市中的居民卻沒有這種動機,原因是什麼,不難明白吧。過去一年,在底特律三十萬個物業單位,有一半付不起物業稅。有工作能力的都跑光了。那些人搬到哪裡呢?原來在底特律市外半小時路程,就有好幾個全美最富有的區域,隸屬於不同的行政區,有不同的公共政策。說到底,底特律是個典型;靠公共政策維生的人,創造不了價值,也支持不了其他人的生活。當一個地方全民福利,有創造力的人就會搬出去,到最終,靠依賴維生的人也無可依賴。當年在底特律的經歷,讓我想到了Ayn Rand的小說《Atlas Shrugged》。Who is John Galt?
李兆富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7.25)

 

有個城市,接連在美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之一,也曾經是美國最重要的工業靈魂,最近,這個有汽車工業之都稱號的底特律市,市政府經過幾個月的財務重整,最終還是要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我和底特律市有點淵源。九十年代,我跑到美國去唸大學,落腳地就是距離底特律半小時車程外的密芝根大學。抵埗時,見到的美國,超現實地精緻,還以為在美國,富庶是理所當然。過了幾個月,學期完畢,終於有機會到底特律走一趟。嘩!不得了。天堂和地獄,原來不過是半小時路程。底特律市中心,到處都是荒廢的建築物,道路日久失修,街上見不到在營業的店鋪,感覺像死城一樣。不過,當年我見到的底特律,已經是在小陽春當中。話說,自從美國汽車工業失去了霸主地位,底特律這個車城的地運,也一日比一日差。不過,九十年代有段日子,油價低,加上各種市場及非市場的因素,世界各地的車主,忽然喜愛那些大馬力高耗油量的多用途車;本來奄奄一息的傳統三大美國車廠,也借機來個大翻身。

差不多廿年過去了,今天的底特律,仍然是全美治安最差的地方,人口也回到一百年前的水平。試幻想假如香港的人口,回到只有二、三百萬,這個城市會是怎樣的光景?今天底特律的人口,只有七十多萬,是五○年代高峰期一百八十萬人的四成不到。當年的人口組成,大概是八成白人,其餘都是少數族裔;今天,黑人佔了底特律人口的八成。是因為底特律太過依賴汽車工業嗎?主流輿論和教科書都說一個行業的沒落,也造成了一個城市的衰亡。政治不正確的,就會說底特律黑人太多,依賴聯邦政府福利的人也太多,所以經濟怎樣也搞不起來。當然,這樣說,總會教社會棟樑咬牙切齒。事實上,一個行業的沒落,未必一定會令一個城市由盛轉衰。不要說香港了,美國紐約市和英國倫敦,都曾經是工業城市,由工轉商再變多樣化。順帶一提,全世界,可能只有香港才有政客,要求一個如此山多平地少的高密度城市,由商倒退到工農。

說遠了,底特律的衰落,不可以歸咎到汽車工業的頭上。行業雖然失去競爭力,但是一個城市,一個地方,有它的生命力,當地的居民會找其他謀生的方法,造就其他經濟機會的出現。可惜,留在底特律市中的居民卻沒有這種動機,原因是什麼,不難明白吧。過去一年,在底特律三十萬個物業單位,有一半付不起物業稅。有工作能力的都跑光了。那些人搬到哪裡呢?原來在底特律市外半小時路程,就有好幾個全美最富有的區域,隸屬於不同的行政區,有不同的公共政策。說到底,底特律是個典型;靠公共政策維生的人,創造不了價值,也支持不了其他人的生活。當一個地方全民福利,有創造力的人就會搬出去,到最終,靠依賴維生的人也無可依賴。當年在底特律的經歷,讓我想到了Ayn Rand的小說《Atlas Shrugged》。Who is John Galt?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