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工時立法的政治經濟學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 B10, 2013.10.02)
工時立法,是一件很主觀感性的事,尤其是許多打工仔覺得自己每天被強迫加班,他們會覺得有法例保障總好過甚麼規矩都沒有。當然,說是許多打工仔,就不是一竹篙打一船人;我總相信有人跟我一樣,做到天昏地暗才覺得存在實在。
反對工時立法的另一方,絕大多數是僱主,論據則離不開影響營商環境。商界代表不是沒有道理,只不過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現象:不少打工仔早就認為,營商環境好壞對他們都是沒有意義,他們都沒有分成的機會;至於政治演員,更是恨不得盡早將資本家趕盡殺絕。當正反雙方都是自說自話,社會大眾或是支持,或是反對,最主要的取決因素,不是論據,而是身份;自覺是打工仔捱騾仔的,更傾向工時立法。
最低工資立法對一般中收入人士沒有影響,只有收入階梯最低層的一群,因為工資設了下限,排擠了部份最缺乏議價能力的勞動力,令供應減少,餘下的人卻因此得到了額外的選擇和收入。心水清的人,明白事件本質是劫貧濟貧,政治和道德上反對工資立法都有立足點。
企業轉型資本密集模式
工時立法的本質非常不同。在大多數打工仔眼中,長工時,除了是僱主無良,更是無能。要是工作安排得好,又怎會要員工不斷無償加班?工時立法讓人感覺公道,有理由相信,只要政策建議一出,輿論和民意將會一面倒支持。
長遠而言,任何令勞工成本上升的政策,只會加速企業向資本密集的模式轉型,減少使用勞力。法定最低工資令企業將程序改變以減少僱用低技術勞力,有時或要犧牲某些服務和質素;最佳例子莫過於飲食業的兩極化,一端是「貴夾唔飽」的高檔餐廳,另一端是以量取勝的連鎖快餐。至於工時立法帶來不可預見的影響,明天續談。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