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售南商轉啃東盟豬頭骨
明報(獅觀點)
上周五,中國銀行(3988)和子公司中銀香港(2388,下簡稱中銀)聯合宣布,出售南商程序已近尾聲,這不算是什麼新聞,因為中銀出售南商的消息早於本年一月底已經傳出,中銀的股價因此升了一浸,並被市場消化。換句話說,中銀因出售南商可能帶來的特別利潤,投資者因此對中銀派發特別股息有期望,刺激股價自1 月底起向上,這個解釋,應該不會有太大爭議。
注資非無償須真金白銀買不過,上周五中銀再度爆升,升幅更達8%以上,比1 月底時的升幅更大更爆,一定是有投資者認為,更好的事情在後頭。一個解釋,是南商出售的價格更高,有可能高於之前市場預計的60 億美元;另一個解釋,當然是上周五公布的另一部分,有關母公司中行會向中銀注入東盟資產。
首先,聯合公布的內容中沒有透露南商的作價,所以單是出售南商令股價飈升8%,這理由應不成立。所以這8%的升幅,應該是從母公司注入東南亞資產而來。然而,王弼要問的問題是,東南亞的新業務前景如何?所謂注入(其實是向母公司購買)的資產作價為何?售南商派特別息凍過水
所謂注入資產,其實很容易令一些散戶誤會,資產好像是母公司無償送給子公司一樣。正如偉大的毛主席有云,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中銀是要出資向母公司買入東南亞業務的。錢從何來?合理的預期,當然是從出售南商而來。這又帶出另一個問題,即當初中銀股東期望管理層派發特別股息的期望有機會落空,如屬實,會否打擊股價?事實上,有消息已經指出,中銀管理層表示派特別股息對投資者而言屬短線回報,但「股東回報應着重長線回報」(很可能是指購入東盟業務),這樣說,不就是小股東一路期望的特別股息凍過水?又或者說,大股東中行以東盟業務交換,取代了小股東,成為了特別股息的最終收益人?
好了,如果特別股息真的由小股東的口袋轉移給大股東中行,也不要緊,只要東盟業務是有前景,比南商的中港業務盈利更深就是了。問題是,走出去的中銀,跟許多走出去的國企一樣,它的優勢在哪裏?東盟業務一向在母公司中行的地位,是增長的火車頭,還是豬頭骨?如果是增長的火車頭,為何中行計劃把資產賣給中銀(即明益子公司),中行的股價卻不跌反升?再進一步,正如許多走出去的國企肩負許多國家的外交任務。中銀購入東盟業務,是否意味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建立關係時,中銀的東盟分行是否要給予優厚的條件?上述一切問題,值得投資者思考,上周五的8%升幅,到底值不值?
沽中銀回匯控懷抱沒蓄意安排事先聲明,中銀香港一向都是王弼的愛股,就算在2013 年左右我最唾棄國內外銀行股的時間,我的組合內僅有的銀行股,除了是有收購價值的大新(2356),就是中銀香港。短期而言,有一帶一路夢幻般的概念,中銀股價有機會再上;不過王弼主要的投資是睇長線的,天要下雨,港股要A 股化,也是阻不了的。上周五,我沽出了最後一批的中銀香港,是我多年前棄匯控(0005)時購入的,算是漂亮的一仗。今天沽中銀而輾轉回歸匯控的懷抱,沒有蓄意安排,只能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也。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董事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王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