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市民行為才出事

信報/2019-11-09/吳健華 (獅子山學會項目主任)

有朋友在食環署工作,一次和他聊天時提到路邊的公共垃圾桶愈來愈少,朋友認為是一件好事,可以令市民減少製造垃圾,而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實施垃圾徵費。我告訴朋友,正是因為過去十幾年有一班主張政府「有為」的人,要政府做「人地阿媽」般去管市民,要政府用威逼去改變市民的行為,令政府權力膨脹,結果香港便出事了。

朋友對此表示不同意,我解釋:「法國政府即使有民意基礎,但也因為在環境議題上『有為』,而爆發『黃背心運動』,更何況是一個沒民意基礎的政府?有試過食完串魚蛋拿着枝竹籤然後四處找垃圾桶嗎?政府以為削減垃圾桶令到市民不方便,所以可以減垃圾量,其實一開始就已經令人對政府產生不滿,有人的地方就有丟垃圾的需要。還有,港人向來只關心自己貼身的事,為什麼會討厭有些遊客四處大小二便?就是因為環境衞生正是港人最貼身和最關注的問題。港人在經歷過沙士後,政府不斷叫人要戴口罩,要注重環境衞生,偏偏政府一面情願花6億去翻新公廁,一面卻又減少垃圾桶數量,現在街上的垃圾桶總是塞得滿滿的,還有不少垃圾布滿旁邊地上,市民見到如此情況,只會認為政府連這些小事也做不好。」

我續說:「每次政府要『做嘢』時,都拿一些國家做例子,所以我們就要跟別人怎樣走,不過在垃圾問題上,其他國家也有不同方法去處理,例如日本先進的焚化爐技術、瑞典接收鄰近地區的垃圾來發電,甚至香港有民間機構研發出可以將垃圾造成英泥的技術,特區政府為什麼只傾向以『禁』、『罰』和『抽稅』這類威逼方式來逼市民減少垃圾呢?削減垃圾桶後,垃圾桶旁布滿垃圾此事實,已證明了削減垃圾桶是無濟於事,我曾經看到有個市民,在拋垃圾時,垃圾從已滿垃圾桶掉在地上,隨即給埋伏在旁邊的便衣食環人員票控,無論她如何解釋,那食環人員依然無動於衷,1500元對公務員或政府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那一刻,那位市民卻是滿面的委屈和不甘,換個角度說,政府其實是逼市民因為沒有足夠垃圾桶而隨時被罰,叫市民如何不產生怨氣?」

最後我說:「獅子山學會一直提倡政府應該恪守『積極不干預』原則,卻給那些常叫政府『有為』的人所不恥,無論大小民生議題,他們都要政府訂立法例去規管,究竟香港今日的情況,是由誰所造成?」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