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稅罪大惡極

7

信報財經新聞 (獅子山學會)

膠袋稅罪大惡極

今日香港政府將會就怪獸政府的管治模式邁進一大步,因為在第一期膠袋稅實施後,實質成效未被公眾認同,特區政府就決意今日將膠袋稅擴展至全港所有零售商戶,這是政府事事干預的一個里程碑。

筆者必須承認打從2007年討論開徵膠袋稅,已清晰表明徵收膠袋稅只是一場環保秀,只是一種罪惡稅,究竟能否真正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是一個極大疑問。但要衡量一個政策有沒有效,我們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分析,第一,究竟政策能否達致原先設想的目標,亦即是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推行政策的成本究竟有多少?包括民間的成本和政府執法的成本,以及違反法規對社會氣氛的影響;第三,究竟整個政策是不是一個公平的政策?有沒有對社會上某一個階層的人帶有偏見?

從膠袋稅的有效性來看,第一期實施後,在連鎖超市派發的背心袋無疑大量減少,但據環保署在堆填區統計數字,同期的保鮮袋、不織布袋、垃圾袋和平口袋大幅增加,所以在2010年,香港塑膠整體消耗不減反增,政策是否有效大家自有定論。可惜政府未有公開近年的塑膠分類數據,社會大眾無法再進行詳細討論。

塑膠消耗不減反增

從收入來看,根據環保署數字,首階段膠袋徵費徵收金額每年遞增,金額由2010年的2500萬元增至2013年的3300萬元,增幅達32%,即每年商戶向市民派發膠袋數量由5000 萬個增至6600 萬個,徵稅並沒有減低市民使用膠袋的意欲。

今日擴大膠袋稅,預料市民將轉用環保袋,令更多不織布袋泛濫,造成更大的浪費。估計製造一個環保購物袋,耗費大約等同製造40個塑膠袋的塑膠物料。而且,在新措施下,食品生產商趨向以預製膠袋及發泡膠包裝食物,用料不環保而且很難重用。事實上,2011年起,都市固體廢物中發泡膠(非餐具)數量年年上升,成為本港堆填區另一大負擔。

至於推行政策成本,膠袋稅是擾民的措施,以今次擴大至全港所有零售商戶為例,就要讓數以十萬計的零售商戶面對如何分辨需要徵收膠袋稅與否的困難,大型連鎖店尚且能夠投放資源培訓員工,小商戶就面對因法例含糊不清而隨時被檢控的風險。

同時,由政府執法部門負責監察數十萬零售商戶有否徵收膠袋稅,實在是一個天大困難,試想特區政府連藥房門口的人流管制也辦不好,怎去監管幾十萬商戶的日常運作?再者,當商戶和熟客們眉來眼去,四旁又沒有執法人員,可以預見香港將會時時發生陽奉陰違的違法風氣,無成效的膠袋稅就破壞了寶貴的法治傳統。

針對窮人的稅項

而且,膠袋稅是針對窮人的罪惡稅,住在半山的大戶人家可能連街市也未曾去過,看見的最多是外傭取回來的收據。但是拒絕領取綜援,以長者生活津貼維生的老人家,五毛錢是十分大的生活開支比例,你會看見在中環名店拿着數十個紙袋的闊太,他們消費時絕不會考慮膠袋稅幾多錢,但對天天拿着購物袋去街市的主婦來說,膠袋稅絕對是不義之稅。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107動力召集人

何民傑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