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量化寬鬆害人

香港商報(獅子山下)

文憑量化寬鬆害人

獅子山學會每年都會收幾十名學生做學徒,而且我在工作以外參加其他的組織,例如國際成就計劃(JuniorAchievement)和東華三院的義工服務等,所以經常接觸正在求學的年輕人。最近一位16歲讀中三的友員告訴我成績不太好,只是勉強能升班。其實他對讀書沒興趣,一直想當髮型師,正在煩惱究竟應該早點出來做髮型學徒,還是聽媽媽的話完成免費教育到中六才找工作。

中學文憑價值何在?

在我小時候,祖母經常給我的教訓,就是要用心讀書識字。憑她的經驗告訴我,就算有任何災難發生,我們的財產可能全都消失,但是知識卻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腦裏。但現在科技發達,只要電腦搜尋器打入任何問題,幾秒鐘就找到答案。反而書本以外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和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的溝通技巧,才是現今社會最有價值的。髮型師不是「讀死書」的職業,如用我祖母同樣的邏輯,我應叫這中學生留在學校拿個中學文憑,還是早點出來做學徒實習呢?

新世紀論壇和新青年論壇最近公布大學生在20年內(1993至2013年)薪酬轉變的研究結果。報告發現調節通脹後,2013年畢業的大學生起薪點比1993年低17%(10860元VS13158元)。獅子山學會看到這數字毫不驚奇,因為這跟我們一直研究的數據完全脗合。其實看報告比較2013年和1993年畢業生的10百位數(最低的百分之十)收入(10426元 vs10526元),會看到分別只有1%。原因很間單,1993年的25至29歲年輕人,只有10.60%為大學畢業(或以上),但到2013年,大學畢 業生已經不斷增加至同年紀人口的47%。比較10%人的收入中位數,當然與47%人的收入中位數有分別。

大學畢業生這名銜,由曾經代表每十人中可能最有學識的一個,變成今天每兩人就有一個。大學畢業生已佔一半人口,如果我們再包括副學士等,一張中學文憑還有什麼價值?

學位增未必提高生產力

獅子山學會一直反對我們稱為文憑量化寬鬆這現象,其實這是政策制訂者以為越多人有文憑就等於越多人有知識的誤解所造成。這令人想起津巴布韋當年可能有些人一直努力儲 錢,但因為政府大量印銀紙,令銀紙不斷貶值,連到街市買菜都要用手推車裝鈔票才夠錢。大學學位曾經可能真正代表知識,但經量化寬鬆後,一張文憑的價值已大 大降低。9年免費教育,變成12年,將來更可能變成15年。如果證書不斷印,可能有一天,一群從公事包拿出一疊疊證書的大學畢業生,要淪落到跟找暑期工的 中學生爭做快餐店的工作。

其實得到大學學位是否等於生產力提升?數據顯示,2013年的大學生比1993年時要從事低技術職位的竟然增加多過6倍。政府以為像魔術師般將大學生人數不斷變多,就會提高香港的生產力。但事實證明文憑量化寬鬆除了令教育質素降低,更讓畢業生更難找好的工作。

我對着這中三的友員說:其實我真的為你擔心。就算你勉強讀到中六畢業,比你更有資格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如果你今天便去做學徒,便要面對最低工資的挑戰,找 到好工作的機會非常低。政府好心做壞事,以為印錢就能解決問題,這又是另一證據。一群為自己前途奮鬥的學生就像那些在津巴布韋勤力儲錢的人一樣,被量化寬鬆政策連累。

白仲祺

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