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匯市場化 最終市民得益

何民傑 –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香港經濟日報A36國是港事 02.05.2007)

領匯是香港最受觸目的公司,不是因為她規模巨大,而是因為她來自政府的一部份。近日因為租務的爭議,領匯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商戶組織指領匯不願和小商戶續租,發起遊行,加上早前的醫務所迫遷風波,酒樓終止租約,輿論一面倒批評領匯。但這種類似向政府部門施壓的手法,對已經是上市公司的領匯其實有欠公道,我們需要更理性看待領匯作為解放公共資產的意義。

領匯的私有化,從根本上是將政府凍結了的資產投放回市場,而所有資金卻是交到房委會手中,再投放回房屋服務當中,這是小政府、大市場的典範體現。領匯上市其實為房委會一次過帶來超過341億元現金收益,也即是說政府可以節省同等資金,從而把資源投放到更有需要的政策範疇裡。這種得益是整體社會和納稅人的得益,並不是個別人士的利害問題。而且,領匯作為商業機構,一洗過去由官僚管理的弊病。領匯接手後,出租率於半年內( 30.9.06-1.4.06)即上升1.3個百分點,至92.3%,涉及新出租面積約13.5萬呎。官僚不用考慮資源浪費的責任,而這些商鋪原本在官僚手中一直被棄而不用,市民大眾面對空鋪也不會有任何得益,領匯重新出租,使消費者有更多選擇,也提供更多地區就業機會。

而官僚從來都不懂和商家打交道,屋村商場缺乏銀行,早就使居民帶來諸多不便。領匯在商言商的策略則靈活協調不同的商業機構,上場後為旗下商場額外引入32 個新銀行服務設施,包括分行或櫃員機,涉及9間不同規模及網絡的銀行,受惠的是一眾市民用家。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要,更多商業上的彈性,以至利潤的吸引力,都使管理商場的領匯更積極主動去滿足社會需要,這都是過去官僚無法辦到的。  

有批評指領匯對小商戶的續租要求荷刻,又引入連鎖式企業,是沒有社會責任的行為。但我們必須清楚了解所謂社會責任的對象,作為一個面向市場的企業,她的社會責任是面對廣大的消費者,並且以精明手法推陳出新,配合消費者的期望和需要,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裡,只有得到消費者認同的企業才能夠立足不倒。盡管小租戶習慣了過去官僚種種僵化的行政運作,面對要負起風險的領匯推行種種變革,肯定有短期的磨合和陣痛。期望小商戶明白變革最終帶來消費者的得益,將令整體社會受惠。話說回來,小商戶經年累月在公屋商場建立的人際關系以至對公屋居民消費模式的認識,已經是其他連鎖式企業所沒有的本錢和優勢!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