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看埃及騷亂

利世民- 蘋果日報 (利字當頭, B14, 31/01/2011)

家裏的電視,除了新聞以外,幾乎全部時間都是用來播利公子喜歡看的DVD。不過,每天我們也會一起看直播的電視新聞。利公子認識的詞彙不多,為了打開話題,他總會不斷問:「做咩事啊?做咩事啊?」

 

據我非正式統計,絕大多數時候,電視新聞見到的多數是示威片段。我不知道利公子的世界觀是怎樣;不過,有理由相信,對他來說,抗議示威是成年人經常做的事。昨天,電視播出埃及示威片段,利公子肯定了是甚麼事,所以問題變成了:「邊度嚟o架?」解釋了許久,到6歲的利公主問:「點解佢哋要示威?」

政治不穩源於通脹惡化

至現時為止,好像未聽到針對埃及騷亂提出的合理解釋。就算《經濟學人》也只有流水賬般的敍述。比較深入點的報道,會提及《維基解密》洩露的一篇美國外交電文。

再深入一點發掘,找到青年Khaled Mohamed Saeed去年6月懷疑被埃及警察打死的案件。

據說,今次騷亂的觸發點,就是青年上街抗議警察濫權。就這麼簡單嗎?其實不用《維基解密》踢爆,埃及人怎會不知道他們的政府是甚麼貨色。Saeed的死,以及其他有關警察濫權的案件,最近的一宗也發生在大半年前。常理告訴我們,這種事促成大規模的民眾運動,能量隨時間遞減,半年時間應該足以消散積存的能量。所以我傾向相信,廣泛的民怨,背後一定還有其他成因。

翻查數據,原來埃及自06年,物價每年以10%至16%增加,有理由相信,在這第三世界國家,統計可信性要打折扣,故實際的通脹,應更高。任何地方有政治不穩,要拆局,我第一個看的經濟社會指標數據,必是物價。失業與衰退,帶來的動盪不及通脹嚴重。事實上,貨幣是人民和政府最親密也最重要的關係;通脹,也就是這個關係崩潰。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