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是什麼?

壹週刊 (另壹角度A006, 2012.2.2)

 

去年底我發起了一個讀書會。每個月,讀書會成員會一起讀一本經濟學著作。剛剛過去的一月,我們揀了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的《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What Has Government Done to Our Money?)。
讀書會分享討論時,我問:「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是什麼?」大多數人答:「稅收。」當然,在香港這獨特的時空,也有少數朋友說:「土地收入。」稅收,從來不可靠。遠的不說了,就看南歐諸國,稅率雖然夠高,不過漏稅的人更多。古代,官僚機器更加簡陋,要徵重稅又談何容易?其實綜觀過去二千年的人類文明,統治者最重要的收入,是發行貨幣;越是揮霍無度的統治者,就越要依賴發行貨幣來埋單找數。貨幣多了,如果貨物一起增多,物價自然不變。不過,當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結果就會是物價的上升。物價持續地上升,那就是我們認識的通貨膨脹。由古羅馬到滅六國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再到宋、元、明、清然後到今天的歐美和各國政府,歷史說明統治者只要有機會,都想偷偷地多發一點貨幣,當見到物價升了,庫房不夠使用,又再多發一點貨幣,一直循環到系統承受不了通脹不斷加大力度。走到最後一步,古代的結局叫改朝換代,現代版就是茉莉花革命。通脹令貨幣的購買力不斷削弱,製造了贏家,也有輸家。通脹的贏家,是有能力發鈔的統治者,有能力借錢做槓桿的投機者,以及那些有能力從統治者手上拿到新銀紙借出去的銀行家;而通脹的輸家,就是那些老老實實去儲蓄,希望以勞力換取安穩收入的打工仔。
通脹,是一種看不見的稅,是劫貧濟富的稅。通脹的日子越長,對社會文化的根本影響也越大。通脹鼓勵投機,卻懲罰殷實工作的人。不過在現實中,不是人人都會投機。結果,這些放棄了工作的人,索性變成依靠社會救濟的政治動物。久而久之,社會上又多了一群靠政治投機為生的既得利益者。政府要安撫這一班人,要搞福利,也要搞貿易封閉政策,結果,開支又大了,貨物卻更少。香港實行聯繫匯率,所以物價升跌,也是由美元的強弱主導。雖然香港沒有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但這並不代表通脹帶來的財富轉移不存在。許多人理所當然地覺得,香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是土地,甚至將所有問題都說成是高地價的後遺症。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高地價只不過是通脹稅在香港展現的一種模式?高通脹下的輸家和贏家,也是高樓價高地價下的輸家和贏家。畢竟,高地價源於高租金,高租金背後的動力就是太多貨幣追逐太少貨物。其實九九至○三年,美元強勢,這個模式被雪藏了好幾年。不過○八金融海嘯之後,美元又轉弱,忽然間,香港又回到從前的模樣,樓越升越炒,越炒越升;庫房更加多錢到「使唔晒」。這些一切問題,都是源自貨幣被操控。可惜作為香港人,無奈是我們對這一切,一點影響力都沒有。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去年底我發起了一個讀書會。每個月,讀書會成員會一起讀一本經濟學著作。剛剛過去的一月,我們揀了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的《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What Has Government Done to Our Money?)。

 

讀書會分享討論時,我問:「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是什麼?」大多數人答:「稅收。」當然,在香港這獨特的時空,也有少數朋友說:「土地收入。」稅收,從來不可靠。遠的不說了,就看南歐諸國,稅率雖然夠高,不過漏稅的人更多。古代,官僚機器更加簡陋,要徵重稅又談何容易?其實綜觀過去二千年的人類文明,統治者最重要的收入,是發行貨幣;越是揮霍無度的統治者,就越要依賴發行貨幣來埋單找數。貨幣多了,如果貨物一起增多,物價自然不變。不過,當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結果就會是物價的上升。物價持續地上升,那就是我們認識的通貨膨脹。由古羅馬到滅六國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再到宋、元、明、清然後到今天的歐美和各國政府,歷史說明統治者只要有機會,都想偷偷地多發一點貨幣,當見到物價升了,庫房不夠使用,又再多發一點貨幣,一直循環到系統承受不了通脹不斷加大力度。走到最後一步,古代的結局叫改朝換代,現代版就是茉莉花革命。通脹令貨幣的購買力不斷削弱,製造了贏家,也有輸家。通脹的贏家,是有能力發鈔的統治者,有能力借錢做槓桿的投機者,以及那些有能力從統治者手上拿到新銀紙借出去的銀行家;而通脹的輸家,就是那些老老實實去儲蓄,希望以勞力換取安穩收入的打工仔。

通脹,是一種看不見的稅,是劫貧濟富的稅。通脹的日子越長,對社會文化的根本影響也越大。通脹鼓勵投機,卻懲罰殷實工作的人。不過在現實中,不是人人都會投機。結果,這些放棄了工作的人,索性變成依靠社會救濟的政治動物。久而久之,社會上又多了一群靠政治投機為生的既得利益者。政府要安撫這一班人,要搞福利,也要搞貿易封閉政策,結果,開支又大了,貨物卻更少。香港實行聯繫匯率,所以物價升跌,也是由美元的強弱主導。雖然香港沒有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但這並不代表通脹帶來的財富轉移不存在。許多人理所當然地覺得,香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是土地,甚至將所有問題都說成是高地價的後遺症。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高地價只不過是通脹稅在香港展現的一種模式?高通脹下的輸家和贏家,也是高樓價高地價下的輸家和贏家。畢竟,高地價源於高租金,高租金背後的動力就是太多貨幣追逐太少貨物。其實九九至○三年,美元強勢,這個模式被雪藏了好幾年。不過○八金融海嘯之後,美元又轉弱,忽然間,香港又回到從前的模樣,樓越升越炒,越炒越升;庫房更加多錢到「使唔晒」。這些一切問題,都是源自貨幣被操控。可惜作為香港人,無奈是我們對這一切,一點影響力都沒有。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