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權與廢青文化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06, 2012.6.7)

 

香港曾經是東方荷李活。四大天王和港產片,橫掃亞洲。港式漫畫,雖然沒有打進什麼國際市場,但也沒有被日本漫畫比下去。文字創作,無論是散文抑或小說,也一度百花齊放。

不少自命是文化人的藍血貴族,卻形容當時的香港是文化沙漠。「不,我們講的文化,不是大眾即食的流行文化。世界,需要真正的文化藝術。」文化貴族說。什麼是「真正的文化藝術」?永遠都有一種人,思想與別不同。多人喜歡的事情,他們就偏偏要裝作看不起。他們以為,藝術價值和支持的群眾人數,總是成反比。對不起,正正是這種心態,令到文化淪亡。雖然,多人喜歡的,未必一定有什麼藝術價值,但邏輯上,這並不代表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不能走向大眾。事實上,無論是音樂、詩、詞、曲、電影抑或文章,不但要受大眾歡迎,還要經歷時間的洗禮,才能成為明日的古典和經典。文化貴族的觀感評價,反而最無關痛癢。像個由一班文化界貴族主理的那什麼藝術發展局,成立了十七年,究竟做過什麼出來,可以成為明日經典,傳承到未來?

「小眾趣味,難道就不用照顧?」文化貴族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明明在攤大手板,但是又放不下那份膨脹到無法收拾的自尊,結果就陶醉於他們為自己設計的悲劇角色。從某個角度看,他們的藝術成就,就是將失敗美化。失敗的宿命觀,令文化貴族的喜好既走不進群眾,又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文化創作跟這個世界上所有事情一樣:不進,則退。文化貴族可以說這種的觀點是達爾文主義,但我會說,創作就是要將死物賦予生命力和求存的意志。創作人要是對自己和作品有信念,就要努力令更多人喜歡和認同自己的作品,令它們流行,成為大眾文化一部分。等待政府用公帑去供奉他們的文化貴族,說到底,是不思進取的一群。坦白講,文化貴族和時下的廢青都是同一種人:除了將失敗歌頌成美德,也將自己的失敗諉過於別人的庸俗裡,讓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兩手空空地鄙視別人。這種失敗者,不值得同情。與其說他們是文化貴族,倒不如說他們是文化界的敗家仔。文化局,將文化敗家仔納入建制,合理化失敗的價值觀,利誘創作變成依賴官僚而生的既得利益者遊戲。這種環境下,不可能有什麼創造可言,站在統治的立場,百利而無一害。香港電影業的經歷告訴我們,自從港產片為了打入大陸市場,遷就了上面那一套規矩,這個行業便走下坡。究竟香港要搞一個文化霸權出來,將創作納入管治,還是要尋回自由空氣中那個會自發組織《民主歌聲獻中華》的東方荷李活?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 –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