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 囤積廁紙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2, 2012.7.11)

 

一位從奧地利來我們組織做暑期見習的男生,告訴我歐洲最近的怪現象,其中之一,就是有不少人在家中囤積廁紙。

「為甚麼呢?怕短缺嗎?」我問。

「有人說,樹木越來越少,廁紙會越來越貴,所以,有閒錢便買點廁紙吧」。奧地利男生說。

「不會吧!這太誇張了。廁紙的價錢近年升了不少嗎?」我問。

「好像真的貴了許多。其實,很多東西都貴了不少。來到香港,就覺得歐洲甚麼都貴」。 奧地利男生,第一次來香港,如果他以前曾經來過,可能不會這樣說。

「哈哈,今天鈔票的價值比廁紙高,大家都已經囤積廁紙。他朝如果廁紙的價值比鈔票高,大家上廁所會用甚麼呢?」我笑說。

 

歐洲通脹預期建立

歷史上,鈔票當廁紙,不是新奇事。話說回頭,我總覺得,這些沒有新聞報道的民生現象,才是反映經濟情況的最佳指標。當有人開始囤積,就是通脹預期在建立。歐洲的通脹預期在建立,歐元的價格還可以堅挺多久?

事實上,歐洲人許多已經在資產逃亡。結果,歐洲資本逃亡熱點的瑞士,要將瑞士法朗掛鈎歐元,變相由瑞士央行無限量接受歐元,發行瑞朗。收來的瑞朗,都用來買德國國債。基本上,這個過程,變相等於所有歐洲走資國家的國民,例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在資助德國政府,減低德國政府的借貸成本。這個現象,無疑是很諷刺的,但也解釋了,為甚麼到現時為止從債息看,還會以為德國財政好像很穩健。事實上,只要債息一回升,德國的問題就會浮面;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所以怪不得總有人認為,德國和美國樂於見到現在的情況繼續下去。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