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劣等退休生活

香港商報 (學人時論A3, 2012.10.19)

 

自古以來,便有積穀防饑的概念。把這個概念延伸,人類知工作的黃金年齡有限,年老時工作能力下降,所以最好把年輕時的收入儲蓄起來,以頤養天年,並可留一點給子女作遺產。次一級的,古時便靠養兒防老,到現代社會,孝敬父母仍是美德;最不想發生的,是靠非親非故的人接濟,無論是出自有心人的捐輸,還是政府法例的強逼,接受人恩惠,我相信,有選擇的人都不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

樓市成投資保值工具

最近,有傳媒大肆渲染樓價爆升,營造梁特首樓市政策失敗的效果,其中個案,北角一凶宅,呎價過萬成交,跟正常單位市價竟只折讓3%,以此證明樓市瘋狂,甚至質疑特首先前的十招穩定樓價措施有火上加油之嫌。

港人樂於買樓,強勁需求使樓價屢創新高,是事實。但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香港人口在2001至2011十年增加30萬,同期政府和私人機構合共供應不少於30萬單位,10年間至少一人一單位的增長(雖說增長大部分發生於期內的頭五年),供應按人口增長足夠有餘。樓價上升,只因不可預見的需求突然猛增。

需求急增的理由很多,可以是經濟見底回升,失業率下跌,收入多了希望居所寬敞一點。這樣的漸進增幅,應該是溫和的。可是香港面臨的情況,是金融海嘯以後,股票大幅波動,雖然美國不負責任地印鈔,市民眼見鈔票的購買力銳減,但至今恒指還未重見32000點的高位,樓市卻創歷史新高,本來投資股票市場的人,寧願買樓保值。一個有財力的人,由原本擁有一層自住居所、價值100萬美元的股票,到現在把股票套現買入兩個單位收租。據銀行業估計,香港有9.2萬個這樣的人,再加上擁有相同想法的世界各地和內地富豪,這突如其來的增加需求,樓價又怎會不升?到小市民看見樓價急升,有住的需要,也有投資需求,跟着蜂擁入市。樓市不跌神話就此展開。

從以上例子,樓市成為投資保值工具,是不爭的事實,就算有人認為不應把居所成為投資工具,事實也不會不存在。問問身邊的人,有誰不想自住的樓以外,再擁有一層放租?說到底,港人已把買樓收租視作最佳的退休保障。

 

莫學希臘模式

當然,我未必認同,在許多樓宇出租淨回報不足三厘的情況下,買樓是一個好的退休保障。不過按個人眼光才能,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都有自己的退休保障策略,因為正如前述,不靠別人照顧自己退休。所以有人買樓、有人買車位、高息股票,做生意的,可能希望賺十年大錢,可以足夠自己退休。負責任的政府,應鼓勵市民向這最好方向進發,而避免推出任何政策令人攤大手板,靠納稅人幫助為生。

然而,我們現行的退休政策,例如強積金,強逼打工仔把錢投放到自己未必熟悉的股票債券市場,他們便少了資源按自己的意願為自己的退休作準備,例如買樓、買車位、做生意等。如果因此成為要靠納稅人的幫助而活,政府是否成了間接害人?至於推說強積金為不願儲蓄的人而設,以免他們成為社會負擔,沒有理財觀念的人,縱有千萬,也可以一天花光,強積金可以幫他們什麼?

有政黨希望引入希臘模式的全民退休保障,若看見歐洲這沉船的悲慘結果,政府還有興趣推行的話,那麼,我會對香港20歲以下的青少年,為我們這批不負責任的上一代,因計劃將留給他們還不清的債務,向他們懺悔。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王弼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