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援交

祝越山- 信報 (專家之言, P33, 29/12/2010)

2010 年快將完結,每年歲晚的例行公事必然是回望過去,展望將來。

2010 年在香港以致全世界都發生不少大事,到底哪一件事情令你最深刻?又有哪一件事情觸動過你的心靈?

 

高鐵撥款通過?政改?

歐豬五國爆煲?短暫兩韓炮戰?

對筆者而言,以上皆是。以上的一切都在或輕或重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然而,以上所舉的並不包括個人認為本年度最重要的事。筆者認為最觸動我心靈的,是有少女從事援交工作,書債肉償。

你沒有眼花,我亦沒有打錯字, 「書債.肉償」。

紫藤、午夜藍及青躍於他們的工作中,特別訪問了幾位從事援交工作的青年,再輯錄成書──《就是援交》。當中,有因為要養家的,有因為要籌錢醫病的,最令人痛心的一位,是因為要償還大學學費的。

這是否反映了現今香港教育的失敗?

學位「量化寬鬆」的流弊

在美國,聯儲局有QE2,在香港,政府有同一道板斧,這招名為「學位量化寬鬆」。

於2009 年,特首提出六大產業的概念,為香港未來經濟轉型的藍圖,教育是其中一項。而在上星期,政府正式推出粉嶺皇后山地皮,用途為發展私立大學,並廣邀本地及海外專上院校提交意向書,期望將來可以提供八千個自資學位課程學額。

小時候,身邊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教導我,讀書好,讀書才有前途,不讀書未來就要乞食。人長大了,到入了大學的時候,才發現讀大學、碩士、博士並非一個成功的必然方程式。

在大學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名恩師,他是一名希臘學者,我們經常互相交流,而在我向他講述香港的時候,他對香港人的文化有深切的疑問,我努力說明,然後發現當中也有我不能完全明白的地方,那時候, 他教了我一句: 「One thing we learnt from school, is to challenge everything that we had been taught.」(其中一樣我們要學習的事情,便是要挑戰所有我們被教導的)。這一句說話實在刻骨銘心。事實上,筆者相信自己已是屬於比較挑戰權威的類型,不輕易全盤接受其他人的說話(當然是根據理性的思考)。然而,和恩師的一席話,才使我發現原來在我心底裏,早就有不少從小就被人灌輸的概念、認知。

原諒我的冒犯,有時我不禁懷疑,香港人的思想是否停留了在八十年代?在當時,只有兩間正式的大學,其他的專上學院仍未成為法定大學。那時的大學生,的確為天之驕子,未畢業已經肯定獲聘。但時移勢易,現今香港擁有九間大學,每年出產數以萬計的大學畢業生,但大學生的價值卻似乎大不如前。我絕不反對給更多人讀大學的機會,然而在現今香港,大學學位是因應市場的需求而產生?還是因為香港政府為了增加大學畢業生的人數而胡亂印「沙紙」?某些大學為了取得足額的資助,有時連不合資格的考生又獲得取錄,然而,這樣是否苦害了該名學生?政府在過程當中又做了什麼去保證大學畢業生的質素呢?

近年,大學畢業生水準不斷下降的聲音不絕於耳,讀大學是一個好的過程,然而,也可以是一個奢侈的消費。大學生用三年的青春,逾12 萬多的學費,換來的如果不是一個有用的資格,那麼意義何在呢?

教育學位量化寬鬆的後遺症不只反映在大學畢業生上,還有我們的公開考試,以及早年政府設立的副學士畢業生身上,早前某報章報道,香港的副學士畢業生就業情況竟然差過初中生,而且香港334 學制下的文憑試成績不獲海外大學認可。情況之壞可想而知!

香港資歷地位受質疑

近年也有相近的例子,英國的A-Level 考試水平不斷下降,以致各大院校都紛紛設立自家入學試,或是要求學生考其他的公開試,就證明了考試GradeA 的量化寬鬆問題。別以為香港可以倖免於難,如果將來我們香港各大院校的學位都不再獲得僱主的認同,大家就可以明白教育政策中的量化寬鬆可以對我們的社會和下一代產生何其嚴重的破壞!

回想書債肉償的故事,如果香港的教育方向是正確的,請問為何會出現如此悲慘的場面?如果事實如那位援交少女所言,迎送生涯就為了學位,而另一邊廂政府又不斷製造含金量不足的文憑,我不禁要問一句: 「值得嗎?」但願香港學位重拾貨真價實的光采。

(祝越山- 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