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世民- 蘋果日報 (利字當頭, B16, 20/01/2011)
有位學生找我吹水,說她的老闆今年要搞Social Media,她們那個行業,沒有太多參考案例。「無論有沒有Social Media,只要你做的那個行業本質不變,要做的事本質沒有多大的分別。其實,真的沒必要因為出現一個新的工具,便人有我有的,一窩蜂湧去做吧。」我很概括地解釋。
「老闆最近就是迷上了你整天在把玩的iPad和iPhone。可能他要面子吧,身邊朋友都在搞,他要是甚麼都不做,那豈不是很失威?」學生就像大多數打工仔一樣,對老闆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想法。
打工仔要幫老闆解難
了解多點,才知道學生的老闆是個連環創業家,對自己搞的生意,還是有一點想法。「換了是生意上其他問題,我想你的老闆可能早就自己下了指令。今次,他叫你們去想想事情怎樣做,其實就是他也想不通呢,這才是個發揮的機會嘛。」
「老闆做甚麼決定,都是憑感覺,我們都不知道他的準則是甚麼。有時候,我們給他提議新的生意概念,他又不聽。」學生的這句投訴,應該是很多打工仔的心聲。
「以前打工的時候,我花了很大的成本,明白到不要跑到老闆面前,說有甚麼好的生意概念。畢竟,生意由他創立,他才是最有資格去說甚麼生意有得做,甚麼沒有得做。老實講,要是你們那些生意概念是有得搞的話,為甚麼你們不去用自己的錢試試?這就是打工仔和老闆的分別:老闆就是用真金白銀去證實自己看法的人。就算老闆聽了你的,無論成事與否,那份人情,好多好多年也還不完。」
「不過,當老闆要求大家去幫他想辦法,我一定爭做第一個把辦法做出來的人。我相信做打工仔的,要是連幫老闆解難都做不到,那倒不如留在最前線好了,不過, 你願意永遠過那種重複又重複的生活嗎?」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