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憑量化寬鬆?

李兆富- 壹週刊 (另壹角度, A006, 20/01/2011)

當中央銀行認為,鈔票的流通量不足,人為加大鈔票的發行量,那就是貨幣量化寬鬆。當政府定下一個大學畢業生比例目標,然後將貨就價,濫開學位,那就是文憑量化寬鬆。

 

「這樣說不公平啊!進大學,是低下階層向上流動的最佳保證。所有人都有機會讀大學,有什麼不對?」

正如政府不可以靠多印鈔票來令人人富貴,多發文憑也不會提高社會流動性。反之,鈔票氾濫帶來通脹,兩類人最受害:窮人和勤儉儲蓄的人。文憑量化寬鬆,亦同樣對兩類人最不公道:窮人和努力追求學識的人。

鈔票多了,銀碼大了,並不代表我們更富有。重點是,錢可以買到什麼。津巴布韋和冥通銀行的鈔票,銀碼夠大了,量夠多了,印製也花心思,不過什麼都買不到,廢紙唯一的結局,還是用來生火取暖。同樣道理,又不會做事,又不會做人,多漂亮文憑銜頭最多也只可以用來自我安慰一番,用來證明自己在公開考試的那一年,曾經努力過。

低下階層要真正力爭上游,唯有透過累積資產,增進學識和能力。不勞而獲,乃量化寬鬆的原罪,也是社會流動性的最大敵人。

當貨幣的購買力不斷被通脹削弱,資產泡沫此起彼落,社會上大魚大肉,揮金如土的就是一群透過消息、關係和僥倖發達的暴富。文憑量化寬鬆下,大學畢業生要找到一份好工,何嘗不是靠消息、關係和僥倖?

八○後的讀者,請撫心自問。你有沒有試過午夜夢迴,埋怨家底不及別人,父母沒有人脈關係,有些機會永遠輪不到自己?你或者試過,花幾年的積蓄,再拿一個兼讀碩士,到頭來才發覺,家底夠厚的那些人,早在史丹福拿了個什麼金融工程學的碩士。你也可能覺得,自己的能力,其實不差過這些上一代積了福的人。可是到了大家三十出頭,那些富二代、三代、千世萬代……個個已經是什麼副總裁,週末出入馬會會員廂。你呢?每週三次,在投注站排長龍,冀望一千四百萬分之一的機會降臨身上,讓你獨得一期金多寶,終於算是勉強夠錢,買個九龍站上蓋的中小型單位。

輸贏,實在不單在起跑線上,更在遊戲規則無止境地變,尤其當終點線不斷往後退,本來已經跑得吃力的,只會跑得更加吃力。不斷追求文憑資本的中產,有如在泡沫中為丁點紙上富貴感到亢奮的散戶,過程中,患得患失,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任何量化寬鬆,最終都有爆破的一天。資產泡沫爆破,頂多是財富的消磨,風流快活過的新發財,打回原形。可是,教育泡沫的爆破,卻代表了一個精神文明的腦細胞死亡,是無法挽回的創傷。越早撥亂反正,將文憑量化寬鬆的錯誤糾正過來,教育制度軟着陸的機會越大,香港可以保得住的腦細胞也越多。要是等到香港都沒有會思考的腦袋才開始想補救辦法,恐怕已經太遲。

(李兆富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