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霸權VS文化山寨王

王弼- 信報財經新聞 (專家之言, P37, 19/01/2011)

處身港島半山尊貴地段干德道的所謂豪宅THE ICON,震驚的「收樓標準」,有業主(或稱投資者、炒家)欲哭無淚。樓盤在2009 年放售,就在金融海嘯最慘烈的時分不久,業主摸底買入,以為執到寶。現在樓價上升了三、四成,在事件中有參與評論的法律界人士,竟然連叫業主踢契的建議都說得出,令人疑惑律師究竟只為做生意打官司,還是顧及消費者的利益:踢契就是取消交易,那樓價上升了的三、四成不就是見財化水?

事件變得耐人尋味,就是有發展商交爛樓,買家不滿,為賬面的升幅,又不願取消交易,但又不能不把事情搞大,讓政客介入抽水為自己爭取利益,但這樣做又間接唱衰自己的物業,影響將來出售圖利……,事情就這樣磨下去,當中就益了為豪宅投資者╱炒家爭取權益而化身正義女俠的演員兼立法會議員。

 

更有網民一見「豪宅變垃圾崗」,便把事情說成是小市民遭「地產霸權」欺凌的例證。但實情是在2009 年經濟困境能以驚人呎價買下700 呎豪宅,絕不算是小市民;而中小型地產發展商榮豐國際,肯定不屬「地產霸權」級數,業界亦盛傳他未有加入地產建設商會,沒有遵守「地產霸權」所訂的九招十四式遊戲規則而得不到應有「保障」。

可見,在風高浪急的樓市屢次走雞的一些八十後,以「地產霸權」作埋怨對象,說大的就是沒良心,但在這次「豪宅變垃圾崗」事件上,原來「走雞八十後」極力推崇的小企業(相對「霸權」而言)食人可以更狠。

 

所有人都謀取最大利益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夫說: 「我們不能藉向肉販、啤酒商或麵包師傅訴諸兄弟之情而獲得免費的晚餐,相反的我們必須訴諸於他們自身的利益。我們填飽肚子的方式,並非訴諸於他們的慈善之心,而是訴諸於他們的自私。我們不會向他們訴諸我們的處境為何,相反的我們會訴諸於他們的獲利。」以香港人的通俗語言表達,就是「搵食」,三個字就帶出當中神髓。

所以,獅子山學會從來不會質疑地產霸權有沒有「賺到盡」,因為答案是肯定的。正如政客、「走雞」八十後、學術文化界、社運人士也好,他們也不是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只不過今天有的還沒有力量,謀取金錢上的利益,故以民粹手段,爭取自己政治上的籌碼;他朝成為XX 霸權,又有誰肯定他們不會比「地產霸權」更弄髒?

正如上星期天,有多份報章頭版報道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京官上身」,在一個青年「學術論壇」向八十後開火,呼籲他們要務實點,不要「搞思想壟斷……閂埋門做皇帝」。從報章上的照片、排版,讀者一定認為唐英年擺明挑釁八十後。然而,在《明報》頭版的角落,卻發現原來現場的八十後,聽完唐英年的言論也不知「有料到……大都只是在說笑談天,未有太多人留心發言」,最後有「成員細讀講辭,認為用詞挑釁」, 「句句都可以做文章」【註1】。

幸好今天我們沒有毛主席,這些八十後和學術文化界也未能接近政治權力核心,要不然香港便要來一齣「唐唐罷官」,讓這些拿公帑搞所謂學術的「文化山寨王」炮打司令部?

當主辦該「學術論壇」的一位學者,往往以中立客觀自居,看見意識形態和自己南轅北轍的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公布香港為世界第一自由經濟體系,便說: 「傳統基金會在美國立場鮮明,不像大學那樣強調超然中立」,批評基金會的經濟自由指數只是「來自個別機構的單一指數」, 「一般國家地區多不會高度重視……只會把它作為一籃子參考之一」,又抬舉傳統基金會的國內智庫對手布魯金斯(Brookings Institute)貼金。然而,傳統基金會的經濟自由指數,正是參考學者常常掛在口邊的世界權威, 包括聯合國、OECD、Transparency In ternational、IMF 等公布的一籃子指數所組成的【註2】,絕不是「來自個別機構的單一指數」。

 

各取所須社會應有平衡點

學者躲在偏遠山區學院做研究,搞出這樣的錯誤,是自己功課做得不好,還是有意抹黑?自己身為大學教授,又有布魯金斯的學者銜頭,說「大學超然中立」,再往布魯金斯貼金,自己又中立得哪裏去?

在文明社會下,搞學術和搞生意的,以和平合法的手段爭取個人最大利益,有時賣花讚花香,合法地不完全老實,搵食,獅子山學會當然明白。問題是各自爭取利益,為何「文化山寨王」總是站在道德高地,而「地產霸權」卻永遠是貪婪醜陋?實在要高人指教了。

【註1】《明報》,2011 年1 月16 日,A1 版。

【註2】2011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The HeritageFoundation, p.460.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