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功者飯餸不留的哲理

信報 (專家之言 P.37, 2011.3.9)

自2003 年七一大遊行後,香港民間智庫如雨後春筍的誕生,三十會、Roundtable 和獅子山學會都是創立於那個年頭,後來加入的更有由專業人士創辦的公共專業聯盟等。

不過,本會的路線和其他智庫不同,一則堅持不接受政府的一分一毫,因為我們深信,靠政府資助的團體,批評政府可能有所顧忌;同時政府批出的款項,都是納稅人的錢,官僚不太理會項目是否不設實際,白白耗費地球資源;只有在私人市場上籌到經費,而且是從多個來源籌集得來的,在市場的洗禮下,才能證明我們所做的是對社會有一點貢獻,不然,人家怎會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託付給我們?

其次,我們也不熱衷做什麼學術研究。世上研究項目如恆河沙數,但絕大部分水平甚低,或與現實脫節,細心閱讀,發覺不過是躲在學界的山寨王拿公帑混飯吃的藉口而已。

其實,研究就如堆金字塔,在市場龐大而資訊高度自由如美國,金字塔當然堆得最高,意味高水平的研究也多。

大英帝國瓦解後英國研究水平讓美國遠遠拋離,就是這道理。香港因市場規模的局限,研究難有大作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政府缺乏基本人情世故

所以本會的創辦人,一開始就帶領學會走倡議(advocacy)路線,反正外國研究又多又好,何須樣樣親自操刀?始終一個智庫成功與否,靠的是它對社會有沒有影響力;如果以獅子山學會成員在傳媒的曝光率作指標,已經是超乎創辦人們最初的所想所求了。

另外,我們不走學術研究路線,也由於它讓人走得「太濫」了。當有突如其來的社會議題,要很快的作出回應,總聽見:「我們會聆聽市民的建議,細心研究」,覺得這句話只不過是用來遮掩當時人的愚蠢、沒有準備的藉口,又或是在政治上作騎牆之用。

偏偏,特區政府就愛這一套,施政卻缺乏基本的人情世故和常識。財政預算案的難產,正好顯示特區政府的常識殘障。曾蔭權暗示注資強迫金而不退稅是各政黨出的餿主意,大喊被出賣;但只要當官的稍有常識,又怎會派錢也派到萬人上街?

六千元也許能塞住不少成年香港永久居民的口,但阻不了他們鄙視這特區政府的心。當一個十三歲的中一學生上街抗議六千元沒有他的份兒,嚷着: 「我是對社會沒有貢獻,但我十八歲同校的師兄有嗎?為何政府要給六千元他買iPad2而我沒有?」另外一個更小的說着: 「小孩不用吃飯嗎?」到街上抗爭,那就是特區政府亂派錢鼓勵人不勞而獲的後果了。他們星期天在中環發起激烈抗爭,曾俊華,是你一手造成的。

注資強積金大錯特錯究竟曾司長明不明白,割地賠款既然救不了大清帝國,當然也救不了他的民望?如果他明白六千元注資強迫金是大錯特錯,把注資改為退稅,撥亂反正,不就夠了嗎?

再拋出六千元,讓香港成年永久居民人人有份,那就是矯枉過正了。

香港俗語「無功者飯餸不留」看似刻薄勢利,但其實蘊藏高深哲理。如果政府抱着「無功者飯餸不留」的立場,簡單點,就是物歸原主;稅抽多了成為盈餘,當然就只退給納稅人。只要交過稅,哪管是十三歲、十八歲和來港一年的新移民,都拿回自己應得的,而不是喊得大聲便有份,我相信, 「覺得我們納稅人總是被政府懲罰」不會是這幾天聽到中產朋友說最多的一句話。

特區精英的常識在哪裏

當納稅人深感被出賣,但每一次只聽到曾俊華也說「我們會聆聽市民的建議,細心研究」。一眾官員和哈佛耶魯牛津畢業的特區精英,難道你們沒有常識嗎?當官久了,就是物歸原主、不勞而獲不應鼓勵,這些普世價值觀都沒有了嗎?這些基本的做人道理,還要研究?

就算香港當官的,都淪落到屁股指揮腦袋,喪失了正常人思考的能力,但查考本會的電郵記錄,政府去年7 月份便邀請各界作財政預算諮詢,研究了起碼七個月,有各大政黨、自家的智囊中央政策組,亦有以公帑為生、以重視學術研究自居的學界和智庫作諮詢,為何還是出了一個一塌糊塗的財政預算?曾俊華,你還要讓人「跣」多少次才肯收手?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