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教育局的不信任動議

蘋果日報 (論壇 E08, 2011.3.24)

上星期教育局向立法會披露全港國際學校取錄本地及外地生數據。值得令人關注的地方是有四所國際學校,本地學生的比率超過一半。引起不少議員關注,擔心國際學校學額不足將嚴重影響跨國企業來港投資的意欲,亦將引起人才流失的問題。

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表示希望教育局限制國際學校優先取錄外籍學生,以解決當前問題。然而,相比於外籍學生,獅子山學會更擔心一百二十七萬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學習的莘莘學子。
 
國際學校設立的原意是為非華語兒童提供國際教育服務,即是本地教育制度以外的一個分支。非華語兒童不能接受本地中文教育,所以要入讀國際學校。現今的社會現象是,香港家長向本地教育投下不信任的一票;放棄本地學校,轉投國際學校的懷抱。
 
於家長的眼中,沒有甚麼比小朋友的前途更重要。當家長選擇國際學校之時,正是香港本地教育亮起紅燈的最有力證據。
 
此外,政府統計處年初的一項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顯示,現時約有七萬五千名二十五歲以下學生,正在香港以外地方讀書。人數跟○二年的調查相若,但因為未能獲取香港學府取錄而選擇到海外升學的人數較○二年為少。
 
家長們無聲地宣告了香港教育制度的失敗。原來回歸後一連串教育政策改變,母語教育、三三四新高中學制令家長對香港教育信心盡失。寧願送子女到國際學校,甚至到外國升學,練好英文、增廣見聞。都不讓他們到本地學校就讀,免得寶貝子女成為失敗教育政策下的犧牲者!
 
可憐一班來自基層的小朋友,家長明知香港教育的失敗,卻無法送他們到直資、私立學校,更遑論到外國升學;怎樣都無法離開這一個教育網羅。不知當初大力推動母語教學的張文光議員此刻是否後悔不已?還是為了「送女兒到英國升學」這個正確決定而沾沾自喜?
 
要解決目前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把權力回歸學校、家長。殺校、強制縮班、統一派位這些不能切合需要的政策應該被廢除。讓學校自行決定教學方針、模式,讓家長決定子女入讀的學校。
 
推行學券制才是香港教育的未來。為子女的前途,叫政府鬆綁吧!

獅子山學會助理研究員- 祝越山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