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港鐵的劣幣驅逐良幣

蘋果日報 (利字當頭 B14, 2011.4.26)

我總算在傳媒和公關界混過一點日子,明白兩邊的運作。所以,我對港鐵(066)和OMD向傳媒的所謂「施壓」,其實有點不以為然。

OMD是港鐵的Media Buyer。那封笑死人的「恐嚇信」,有理由相信是因為港鐵向OMD下達指令,要求廣告出街的時候,務必避免在同一版出現負面新聞。其實,作為一個廣告客戶,希望避免這種情況,也不算甚麼殺人放火的大罪吧。OMD把不應該說的都說了出來,當然是蠢到加零一的行為。不過,做傳媒有講真話的責任,可是落廣告的也有不落廣告的自由吧。

架構臃腫犯錯時易卸責

大家在看的這一份報紙,長期都因言論和立場,被財團和中資杯葛。可是,那麼多年來,我又未見過那些傳媒的江湖中人,挺身而出講甚麼公道話。某報的編輯部說不怕人家「燒報紙」。燒報紙?究竟說到哪裏了?難道這些傳媒精英不知道「食得鹹魚抵得渴」的道理嗎?

企業花錢在廣告,因為要向公眾傳達訊息。現今港鐵向公眾傳達了甚麼訊息?至今我第一個得到的訊息,就是港鐵「經常故障和有負面新聞」。OMD用一式一樣的15封信,不費一分一毫就令港鐵行政混亂的形象深入民心。唉,香港的白領技工質素大不如前,又見一例。

回歸13年9個月,無論是私營企業抑或公共部門,執行力都大不如前。說了不做的事堆積如山,過份包裝的外表裏頭卻沒有精密的設計。傳統港式官僚最自豪的地方,就是高效可靠。可是港鐵這個官僚機器,近年也頻頻出錯。

以前,一家地鐵、一家九鐵,合併後,不但劣幣驅逐良幣。從營運角度,越大的機構,越集中的管理,架構也越臃腫,犯錯時也容易卸責。單單看OMD的那封信,收到CC(Carbon Copy,副本寄送)的「高層」,港鐵有3個人,OMD有5個,連同發信的一個,一共有9個人名,這還不算膨脹嗎?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