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搞福利 民間辦慈善

am730 (C觀點 M06, 2011.5.11)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曾特首想透過關愛基金推動商界出錢辦善事,本是一件好事。可惜,香港社會充滿陰謀論,關愛基金被描繪成唐英年的助選工程,出錢的商人被說成是企圖向未來特首輸送利益。連社福機構也對關愛基金沒有好評,擔心關愛基金會搶走商界原先留給他們的善款。

在這樣的情勢下,關愛基金已注定不容易籌款。香港是自由社會,捐不捐錢給關愛基金,商界可自行決定。商界不會擔心,政府會因為他沒捐錢,而在其他地方留難他們。這正是香港最可愛的地方。政府機構一定公事公辦。

我建議那些從一開始就不支持關愛基金的議員,不要中途轉,在立法會議決關愛基金的捐款時堅持投反對票,讓關愛基金胎死腹中算了。而政府也得認命,既然輿論都不支持,何苦去自討沒趣,就讓社會嘗一嘗反對派得逞的滋味好了。

在當前的環境下,政府根本不適合與商界聯手搞活動,以免又被誤會為又搞官商勾結。政府若看到社會上有甚麼人需要關愛或施以援手的,大可以透過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去解決。若是制度上照顧不到的,社會上也有不同的非政府組織,樂于去補制度的不足。政府認同他們的做法的,可直接撥款給他們。政府不認同他們的,他們亦會自行想辦法。香港是一個多元的社會,社會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各有不同的理念,小的理念,一樣會有支持者。政府只能選擇那些會贏得大支持的項目去做。

當政府看到某些大多數市民都認為值得去做的事情後,大可以用公帑去做,變成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若是政府覺得某些事情很有需要做,而政府財政又不足的話,大可以透過加稅去做。這樣就不愁商界不肯出錢,何苦要出動高官,逐個去遊說商人捐款,真是自討苦吃。

再者,現時政府財政寬裕,不用加稅也有很多事可以做。上個財政年度有近千億的盈餘,一百億規模的基金,成立十個也可以。一個扶貧、一個發展藝術、一個發展體育、一個搞科研、一個︰︰︰應有盡有。獲資助的團體,一定皆大歡喜。

至於商界,若果真的有心做點非牟利的工作的話,亦不用等政府來牽頭,顯得那麼被動。商界其實可以學蓋茨那樣,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自行去找一些自己認為值得支持的項目去做。自己沒有時間直接做項目的,也可以自己決定撥款給哪些機構去做。理念一致的才支持,不一致的可以不合作,各適其適。

商界的捐款,可視作社會的第三次資源分配,第一次透過工貿進行,第二次透過稅收進行,第三次透過自動的捐款進行。只有透過第三次分配,才可以補第一、二次的不足,才可以令社會充滿關愛,社會才會和諧。這件事只能靠民間自覺地做,單靠政府推動是不足夠的。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