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為公營會更好嗎?

am730 (C觀點 M08, 2011.5.26)

鳴謝施永青先生給予轉載

近年,香港的民粹主義情緒高漲,無論政客還是傳媒,都喜歡以市民的眼前利益為依歸,要求政府改變一些長期行之有效的社會常規,認為這樣才算為民請命,可以爭取到更多的選民或者受眾。

他們喜歡把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單化,聚焦在一兩句標語口號上──「反對官商勾結,打倒地產霸權」。市民很容易有個錯覺,以為社會上的一切不公義,都是源自地產霸權,都是因為政府偏幫地產商;以為只要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其他社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為了防止官商勾結,他們都不傾向由民營企業去提供社會服務,主張收回改為公營,以杜絕官商勾結的機會。他們反對政府以土地開發權作為對無利可圖的民營企業的暗中補貼,以鼓勵他們繼續為社會提供服務。他們擔心這會為官員提供利益輸送的途徑,讓某些官員退休後去民企拿高薪。
 
由於這些意見都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的,故很容易為社會大眾所受落,令民粹主義很快就變成社會主義,甚麼事都要求政府問責,實質上等同要求政府把甚麼事都包起來自己做。議員覺得,事情由政府做,他們就可以過問,就可以增加他們的權力範圍。說穿了,很多為民請命的行為,實質上都是奪取權力的行為,政客大都是嗜權者。
 
然而,是否事事經立法會批核,事事堅持原則,人民就一定會得益呢?英國在二次大戰後工黨執政期間,就試過把絕大部分社會服務收歸國有,後來連電廠與煤礦也由政府經營,以為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公營企業的特色是官僚化,有明確的等級權責,事事要求有授權、有指引,結果是企業的效率大減,成本上升,服務水平比民營時期更差。更要命的是經濟因而失去動力,失業率繼而上升,英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這才導致保守黨的戴卓爾夫人有機會上台,全面撥亂反正,把企業交回給唯利是圖的商人去辦。
 
民粹主義者只懂得看事物的表象,一聽到唯利是圖就覺得是壞事。私營企業之所以效率比官營高,正正就是因為它講求利潤,以致企業所有行為都受到利潤準則的監管。這種監管是全方位的,無時無刻的,效果遠比立法會議員間中質詢好。
 
立法會的議員怎可能甚麼都懂,但他們卻想甚麼都管。現時,香港的教育、醫療、住屋,已大部分公營;花費的公帑雖然不少,但效果不見得好。現在民粹主義者有意把集體運輸系統也公有化,市民可不要輕易接受。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