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僭建

壹週刊 (另壹角度 A006, 2011.6.9)

 

僭建事件也反映了香港社會對成文法的盲忠。事件曝光之後,一個個都乖乖地拆去僭建物。甚少有人出來質疑,所謂的消防和安全標準,究竟是否合乎現實情況。
香港的建築,無論新舊,總有許多不近人情的設計。條文規定了,建築師要預留地方讓業主晾衫。現實呢?家庭主婦要從那兩呎不到的窗門,將幾十磅重濕漉漉,剛洗淨的衣服,掛到那不見天日的光井,並暴露在幾百戶人的廚房廢氣中幾天。可是另一邊廂,許多住宅卻有個准晾衫的什麼環保工作平台和天台空中花園。在建築師憑空想像的素描構想圖,世界永遠都是那麼齊齊整整,鳥語花香。多層大廈單位的住客,又何嘗不是希望在落地玻璃外的露台,永遠見到常綠植物,蝴蝶翩翩?可是,那些洗淨的底褲胸圍又怎樣是好?窗外的萬國旗破壞景觀,難道放在大廳中央又不會殺風景嗎?再者,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用到盡才是硬道理。呎價等閒過萬的香港,佔幾十呎位置的露台,就是幾十萬的資產。一般香港人,有誰會用幾十萬來買地方放盆栽?香港人的生活質素大折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資源的錯配。
常識告訴我們,多餘兼白癡的設計,永遠都是為了滿足官僚規章而存在。過度規管,令到香港的樓宇,變成一式一樣又不切合人情的量產倒模積木樓。規則主導的香港樓宇的設計,不但扼殺了建築師的發揮空間;更貼切住客的真正需要是其次,最重要還是要對規章的要求跟到十足。人的天性,就是會改造環境來切合自己的需要。不合用的設計,改到就手順心為止。 曬衣服這種芝麻綠豆的小事,卻往往是物業管理耗費最多心機時間處理的問題之一。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太過張揚,管理公司都會隻眼開,隻眼閉。白紙黑字的規條和群眾的集體智慧有矛盾衝突,灰色地帶自然出現。
超市免費提供沒有手抽的膠袋,飯鐘錢和休息日爭議等,自鳴清高的官僚和政客,青筋暴現地狠批生意人為富不仁。居於廟堂之上的權貴,恐怕做夢都沒有想過,原來自己有朝一日會淪落成為每日醜聞的主角。無錯,僭建事件的本質,就是官僚和政客掛在口邊的「走法律隙」和「賺到盡」。僭建事件也反映了香港社會對成文法的盲忠。事件曝光之後,一個個都乖乖地拆去僭建物。甚少有人出來質疑,所謂的消防和安全標準,究竟是否合乎現實情況。不少所謂僭建,例如露台的圍欄和窗門,本來就是為了保護小童而加建。不過,站在官僚的角度,不合格就是不合格;規章的存在,就是為了不用講道理。
換了另一些時空,香港的僭建精英,繼續樂此不疲地增加繁文縟節。近來政府硬推的競爭法,更是法治僭建的代表作。競爭法的客觀後果,就是令各行各業,都變得成港式建築般,所有生意都像倒模般。至於,生意之間有沒有反競爭行為,就像樓宇有否僭建一樣,不但會有大量灰色地帶,更是以規則取代道理,官僚和專業人士說了算。最諷刺是,有理由相信,最終明目張膽踐踏競爭精神,又是同一班政府官僚和權貴。僭建精英今次學精了,老早便在競爭法寫明:有權有勢者,不在此限。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僭建事件也反映了香港社會對成文法的盲忠。事件曝光之後,一個個都乖乖地拆去僭建物。甚少有人出來質疑,所謂的消防和安全標準,究竟是否合乎現實情況。 

香港的建築,無論新舊,總有許多不近人情的設計。條文規定了,建築師要預留地方讓業主晾衫。現實呢?家庭主婦要從那兩呎不到的窗門,將幾十磅重濕漉漉,剛洗淨的衣服,掛到那不見天日的光井,並暴露在幾百戶人的廚房廢氣中幾天。可是另一邊廂,許多住宅卻有個准晾衫的什麼環保工作平台和天台空中花園。在建築師憑空想像的素描構想圖,世界永遠都是那麼齊齊整整,鳥語花香。多層大廈單位的住客,又何嘗不是希望在落地玻璃外的露台,永遠見到常綠植物,蝴蝶翩翩?可是,那些洗淨的底褲胸圍又怎樣是好?窗外的萬國旗破壞景觀,難道放在大廳中央又不會殺風景嗎?再者,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用到盡才是硬道理。呎價等閒過萬的香港,佔幾十呎位置的露台,就是幾十萬的資產。一般香港人,有誰會用幾十萬來買地方放盆栽?香港人的生活質素大折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資源的錯配。

常識告訴我們,多餘兼白癡的設計,永遠都是為了滿足官僚規章而存在。過度規管,令到香港的樓宇,變成一式一樣又不切合人情的量產倒模積木樓。規則主導的香港樓宇的設計,不但扼殺了建築師的發揮空間;更貼切住客的真正需要是其次,最重要還是要對規章的要求跟到十足。人的天性,就是會改造環境來切合自己的需要。不合用的設計,改到就手順心為止。 曬衣服這種芝麻綠豆的小事,卻往往是物業管理耗費最多心機時間處理的問題之一。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太過張揚,管理公司都會隻眼開,隻眼閉。白紙黑字的規條和群眾的集體智慧有矛盾衝突,灰色地帶自然出現。

超市免費提供沒有手抽的膠袋,飯鐘錢和休息日爭議等,自鳴清高的官僚和政客,青筋暴現地狠批生意人為富不仁。居於廟堂之上的權貴,恐怕做夢都沒有想過,原來自己有朝一日會淪落成為每日醜聞的主角。無錯,僭建事件的本質,就是官僚和政客掛在口邊的「走法律隙」和「賺到盡」。僭建事件也反映了香港社會對成文法的盲忠。事件曝光之後,一個個都乖乖地拆去僭建物。甚少有人出來質疑,所謂的消防和安全標準,究竟是否合乎現實情況。不少所謂僭建,例如露台的圍欄和窗門,本來就是為了保護小童而加建。不過,站在官僚的角度,不合格就是不合格;規章的存在,就是為了不用講道理。

換了另一些時空,香港的僭建精英,繼續樂此不疲地增加繁文縟節。近來政府硬推的競爭法,更是法治僭建的代表作。競爭法的客觀後果,就是令各行各業,都變得成港式建築般,所有生意都像倒模般。至於,生意之間有沒有反競爭行為,就像樓宇有否僭建一樣,不但會有大量灰色地帶,更是以規則取代道理,官僚和專業人士說了算。最諷刺是,有理由相信,最終明目張膽踐踏競爭精神,又是同一班政府官僚和權貴。僭建精英今次學精了,老早便在競爭法寫明:有權有勢者,不在此限。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