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 泡沫有否扼殺創新?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0, 2012.8.07)
研究貨幣和商業周期的經濟學家,對泡沫成因基本上有共識:沒有信貸的擴張,不可能出現投機泡沫。
各門派對信貸擴張的成因,卻是南轅北轍:一派認為,人的心理本質是非理性,所以會做成亢奮以及恐慌;另一派就認為,人就是因為理性,所以在政府干預的扭曲下,金融機構以OPM(Other People’s Money)進行超高風險投機,造成信貸膨脹,而一般人見到資產價格在上升,也一起參與投機,增加信貸需求;金融機構將槓桿加大,滿足了對信貸的需求,但也令投機泡沫的情況更嚴重。
比較少人研究的,是投機泡沫對創新活動的影響。有人認為,便宜錢令社會更願意冒險,所以,在投機泡沫的環境下,有更多機會令新事物出現。甚至有人認為,千禧年前的科網泡沫,就是泡沫鼓勵創新的例子。
也有例子,是便宜錢令企業家不去注重本業,反而用資產和收入放大炒作。05年,毫無零售經驗的對冲基金炒家Edward Lampert,將美國兩家老牌零售連鎖店:Sears和Kmart等,合併成新的Sears Holdings,一心想借強大的現金流來玩財技。結果,Sears Holding過去十年不思進取,成為商學院講美國實體零售業衰亡的最佳案例。另一邊廂,玩轉美國零售業,自然是由賣書到賣菜都有的Amazon。現在的Amazon不只是一個購物網站,更加是一個精密的物流網絡。這間公司逐個市場攻破;書店沒有了,現在是家電和百貨。
創新,把事情做得更好,甚麼時候都應該,但泡沫之下,更加要有這種精神,否則,除了輸了給對手,更會輸給泡沫帶來的惰性。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