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 : 賣樓救國

蘋果日報 (財經要聞B14, 2012.8.29)

 

出版社Merriam-Webster在最新一版的大學英語詞典,終於加入了Underwater這個形容詞,姑且譯作「潛水」;詞典條目下的解釋是:「用作形容物業按揭所欠金額大過市值的情況(having,relating to, or being a mortgage loan for which more is owed than the property securing the loan is worth)」。

名詞,就是香港人集體回憶中的負資產,美國人一樣叫Negative Equity。雖然,我至今仍然堅持,負資產這個概念,充滿矛盾。負債就是負債,資不抵債就是破產。資不抵債又不破產,在人類文明裏,絕對是個新現象。從Google Trends的資料顯示,在英語世界,08年第一季之前,並沒有人用Negative Equity這個詞語。

我有一個迷信,就是當一個詞語編進詞典,代表背後的現象也從熱潮冷卻。當然,現象不會即時消失。畢竟,被編進詞典的,肯定是集體回憶一部份。美國尚有1500萬間潛水物業,而且這個社會的包袱,不成比例地集中在40歲以下的年齡群組。幾可肯定說,在未來廿年,這群人對物業的消費模式將會主宰美國的樓市。趨勢之一,是在大城市的內圍,分層單位租金,被這種求翻本找機會的年輕人搶至廿年新高,回報率有時高達十厘。住宿需求是否剛性我不會說,但肯定供應有一定的剛性。別人恐懼時要貪婪,又一最佳例子。

另一個趨勢,就是置業的絕大多數是新移民。最近,我在北維珍尼亞的家附近,有個新盤推出,平均每間獨立屋售百餘萬美元,算是高檔貨。賣出了廿間,只有三間的買家是土生土長美國人。我想,出口美國不動產,絕對是條財路,也是救國的方向。

 

利世民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