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福利如何摧毀人類文明

信報 (經管智慧 B15, 2012.10.10)

 

人類文明的進步,靠的是透過克服生活(或生存)上的困難,過程帶來生產力增加而達成的;例如,用一個極端例子,《科學》雜誌(Science)在2003年發表的文章,從人類基因找到食人習俗在古代廣泛流行的蛛絲馬迹:食人族可能曾因進食人腦,感染到類似瘋牛症的疫症而大規模死亡,剩下未死的人,生出了抵禦基因而殘留在現代人體內。

文章從此推斷出上述結論是否屬實,則不得而知。不過,大部分食人族最終放棄食人卻肯定是事實。問題是,為何有此改變?

文章未有提出人類放棄互相獵食的解釋,有人會認為這是良心發現;不過,從經濟學看,人食人是高度的寄生行為(Highly Parasitic),不能持久。因為弱者愈來愈少,而自己被愈來愈多猛獸圍繞(只有與人類更兇猛的野獸為鄰的,才會有食人族,不然,隨處有白兔和綿羊,又何須食人?)。

 

減少寄生行為增生產力

當食人族面對這樣的困境,聰明一點的會想到:「如果我有能力活捉弱者來吃掉,倒不如先忍一下自己的飢餓,留下活口,奴役他們幫我獵獸。」明顯地,奴隸社會的人均生產力高於食人社會,社會因而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奴隸社會當然非常野蠻,但總比人食人文明。

同樣,跟食人社會一樣,奴隸社會靠犧牲他人成全自己,也是高度的寄生行為,亦有它的瓶頸。

少量的奴隸主要控制龐大的奴隸,要他們不反抗、不大規模餓死病死並非易事。但如果提高奴隸主(加差役)的比例到某一個程度,奴隸主和奴隸不過是一同吃苦,因為一個奴隸主由一百個奴隸供養,當然生活富足;不過,當情況改為由三個人控制兩個奴隸,五個人的共同生活就沒有什麼保障,所以有思想前衛一點的奴隸主,會給予奴隸自由人;社會自由的人多了,原來的奴隸主可以透過僱用自由人或與自由人貿易,提高整體社會生產力。

人類社會由食人社會進化到奴隸社會再到自由社會,寄生行為愈少,便愈多生產力,隨之而來就是文明的進步。

走筆至此,岔開話題。最近,在會議中接觸一批來自歐美的經濟難民,我是唯一來自遠東的,也是唯一來自政府有長期財政盈餘和短期內沒有破產危機的地區,所以稱其他與會者為經濟難民,自覺非常合適,也相信這批奧國學派經濟學者絕不會介意我用此稱謂。

 

米杜士堡的寄生例子

其中一節,講者為來自前宗主國、在英格蘭執業多年的退休精神科醫生,同時自八十年代起在著名雜誌The Spectator發表文章的作家。有一年,他們出差到米杜士堡(Middlesbrough),有以下觀察:「米杜士堡本來是一個煉鋼的重鎮,煉鋼廠因失去競爭力而倒閉,本來大量失業的工人,應該提供了剩餘的勞動力,但奇怪的是政府寧願輸入非技術移民彌補勞工不足。為什麼呢?因為英國優厚的福利令米杜士堡的失業工人沒有任何轉型的動力,居民幾乎全部直接或間接依賴政府(前者為接受福利者,後者為服務前者的行業)。

「當地二百碼內有七間薄餅店,最新的一間由舊煉鋼爐改建而成(我曾問他是否認真,他說絕無懸念)。街上許多肥人,我有些病人、第三代綜援戶,三十八歲已經肥得要開電動輪椅代步,在那七間薄餅店進進出出。當政府把人民求生的責任拿走,我看不見他們有更多選擇。」那些米杜士堡居民,只有肥與更肥,這是選擇嗎?如果米杜士堡真的全民拿綜援,完全不懂生產,只靠寄生於其他生產者,這樣的高度寄生行為,又怎會不是文明的大倒退?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王弼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