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覺

東周刊 (Book A, 靈點一巴先, 2013.01.18)

 

施政報告臨近,接受傳媒訪問。今次,是一份左報。

「你對今年的施政報告有何期望?」聽見千篇一律的問題,我呼了一口氣,說:「沒有期望。」

二十來歲的記者,額頭在滴汗,以為訪問就此結束,在她躊躇如何交差之時,我說:「沒有期望,是因為香港社會已走上歐式福利和勞工工作管制這艘鐵達尼號,向着冰山全速進發。誰做特首,方向都是更多的規管,規管一多,中小企一定首當其衝。成為老闆,或跟了一位成功的老闆,公司由小做大,是幾十年來大量香港人,特別是教育程度較低人士的發圍之道。現在樓市又有雙辣招,樓也不能炒,窮人想學波波、強強搞劏房炒樓暴富的捷徑也沒有了。對一個沒有流動性的社會,還能有甚麼期望?」

記者說:「所以政府要做實事,改變這環境。不過,社會不斷內耗,特首根本沒法有效施政。政府不做事,社會怎會繁榮?」

「哦?言則你認為,香港能有今時今日,成為世上最富有的地區之一,是當年港英政府做實事的功勞?」我這問題,左報記者當然沒有別的選擇,惟有回答:「香港的繁榮,是市民的努力,不關政府的事。不過,現在通脹逼人,政府總應對市民多一點協助吧?」

我說:「其實你不用擔心,我說對施政報告沒有期望,是因為早料到,特首和立法會好像凡事對着幹,不過雙方對於香港幾代人所積下的財富,一定不會吝嗇,誰肯認窮,自然有錢到手。反正,歐洲派錢派了幾十年才爆煲,先享受,後人埋單,如果我是政治演員,為着自己五年後的選舉,才不管幾十年後的爆煲問題。」

「你的說法,是政客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犧牲下一代的福祉,使香港成為另一個歐洲?」記者繼續問。「你會做些甚麼,令政府醒覺,以免香港歐洲化?」

她的第一個問題,我故意略過:「在我機構的實習生,來自社會各階層。以往香港的成功故事,絕大部分都來自窮家子弟,最大的原動力,來自不想窮。自從香港的福利歐洲化,很多人都樂於『繼續貧窮』,反正政治演員自然會為他們爭取加人工、上設備好過許多私樓的公屋、物價管制。這一類實習生,很多做事斤斤計較,最叻佔別人便宜;反之,富家子弟未必優秀,但表現優秀的,卻一定是來自富裕家庭。香港現在階級分明,有錢人會更有錢,成為貴族,窮人永遠都是窮人,這個估計,不會錯的。我沒興趣喚醒政府,只希望喚醒我的讀者,香港變了,好自為之。」

訪問結束,記者說:「謝謝你的時間,我今天學到了很多。」希望她是真心明白,而不是客套說話。

 

輯錄自 490期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