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的偏見與事實
壹週刊 (壹擋專政 A010, 2013.02.21)
每個社會,都有本身的神話。香港的神話是什麼?地少人多?奉行小政府理念?普選就是終極民主?香港永遠都是以時間換取回來的空間?神話,不是完全子虛烏有,但是在事實與偏見之間,偏見佔多數,事實不重要。
以地少人多這個神話為例。香港有多少地,有多少人,是事實。不過,每寸土地上可以讓多少人居住,多少人工作,卻會隨着技術發展,不斷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另外,一塊地皮可以讓多少人生活,取決的數字,不是住宅單位的數目,而是交通社區等等配套;增加單位供應,只不過是數字上的掩眼法,最終只會落得錯配收場。又例如小政府神話。香港公營房屋的規模,不是小政府。醫療,不是小政府。教育,亦不是小政府。各種救濟和津貼,更慷慨得令歐美不少先進國家的人民妒忌。香港的管治階層,只懂得用小政府的神話,來掩蓋大政府的謊言。社會出現什麼亂子,最方便的代罪羔羊,肯定是市場失衡;解決方法,必然是「適度有為」的干預。繼續干預仍然沒有成效,就是市場原罪太深,政府要更努力去救贖。直到有朝一日,藥石亂投無效,政府就直接落場指揮;干預愈深,就愈裝作沒有政府不成。市場做代罪羔羊,現眼報的例子,有強積金。沒有強迫就不會出現的產品,難道是自由市場的錯?香港的高等教育一樣,明明學位數目,院校營運,都是計劃經濟一套。知識分子和管治階層,將文憑量化寬鬆的禍害,說成「教育商品化」。既然從來沒有市場,又怎樣來的商品化?
客觀去衡量,香港政府,既是愈來愈大,也有太多大而無當。不過,神話好使好用,將錯就錯,也繼續要眾人信下去,香港還是小政府。信念,話說回頭,是很特殊心理作用;當信念和客觀事實有所牴觸,人,是會選擇扭曲對事實的理解,去遷就自己的信念。事實上,信念時刻在影響我們對事實的觀感,主宰我們的喜好選擇。現今社會,信念的形成,也就是各種都市和文明的神話。傳媒、政府和各種政治既得利益者,不但在延續各種神話,也在不停構造新的神話。說到底,政治、宗教和許多深層次的市場推廣,都是在信念層面運作。這是洗腦嗎?如果你以為洗腦是不斷將謊言重複又重複,恐怕這是太過低估了洗腦的滲透力。洗腦,又或者是政治信念的形成,不但要令人集體產生一種身份認同,有時更要製造排他的兩元對立關係;也就是說,政治運動,可以沒有上帝,但一定要有魔鬼。洗腦可怕嗎?又或者更應該要問:洗腦可以避免嗎?其實,明白到政治信念是什麼一回事,就更加了解到,政治雖然是社會必不可少,但也應該是可免則免。可惜,今時今日的香港,偏偏就是什麼事都要劇化至政府和政治的層面,結果信念和信念的磨擦愈來愈多,族群之間的矛盾也愈來愈激烈。最後,小廣告一則:今個星期五,2月22日,我安排了一場小型的研討會,分享香港的都市神話,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電郵至info@lionrockinstitute.org留座以及查詢研討會詳情。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 –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