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卓爾的不完美

信報 (經管智慧 B13, 2013.04.17)

 

戴卓爾夫人仙遊一星期,既然被自由主義陣營推舉為巨人,連日漸左傾的《經濟學人》都以她遺照作封面,稱她為「自由戰士」,政治再多的恭維說話,王某倒覺得不需要多此一舉,不如嘗試以當代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觀點,解構戴卓爾夫人的不完美。

所謂不完美,當然不是戴卓爾夫人跟一對龍鳳胎關係疏離這類廢話。說這種話來攻擊戴卓爾的左翼人士,亦不見得一定擁有美滿家庭。

有一次和施永青先生同台出席左翼21 的論壇,他說自己年輕時嚮往共產主義搞學運,卻目睹身邊不少戰友家庭破裂,因而頓悟;之後成為富豪,此乃後話。

 

她始終是一名政客

那麼依左翼分子評論戴卓爾的邏輯,工運社運人士為爭取自己口中的社會公義而妻離子散,是自討苦吃,還是偉大?況且說戴卓爾子女緣薄,是非常中式思維;西方世界,孩子長大了,就到世界不同角落尋找機會,子女不在身邊的十之七八,做裙腳仔的反而是異數。

而戴卓爾跟丈夫丹尼士鶼鰈情深,和許多自由經濟學派領袖一樣:佛利民、Ron Paul 等都是夫妻恩愛幾十年如一,這些事實,令部分左翼人士既怒且妒,不難理解。

戴卓爾的不完美,在於她雖是近代最傑出的政治人物,但再傑出,還是一名政客,再有原則,還是有政客的侷限。

例如經常與她相提並論的美國總統列根,美國的保守派把他奉為精神領袖、自由戰士;不過,有奧地利學派卻認為,列根經濟學(Reaganomics)減稅卻不減政府開支,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凱恩斯主義。

事實上,戰後美國,每一任總統都某程度把債務相對GDP 的比率降低,由杜魯門的120%,下降到卡特的30%。列根八年,債務比率卻反彈近一倍到約60%。

美國米賽斯研究所(Mises Institute)的前總裁 Doug French 跟我說過,他有不少朋友是列根的追隨者,八十年代跟老闆入主華盛頓,興奮地說要裁減政府規模。結果,三十年後的今天,這批朋友還是在華盛頓揾食,政府比以前膨脹以倍計。畢竟,列根減稅,說政府是問題根源而不是出路,固然討好了保守派,意識形態上亦冒犯了美國左翼。

不過,不減支出,實際上福利沒有減少,公務員和免費午餐派的利益還是得到相對保障,列根的手段其實是面面俱圓。作為政客,第一原則是勝出選舉,我不懷疑列根心裏充滿對小政府和自由主義的嚮往,但選舉當前,還是要面對現實。

戴卓爾夫人的不完美,比列根難寫,因為她沒有列根的老油條脾性,不擅於說一套做一套,行動比較忠於自己的理念,所以她得罪人更多。在她任內,除了很多工會抗爭的暴力鏡頭,她更廢除了最低工資,列根就只做到不增加而已。而因堅持「人人有分用、便人人有分付鈔」的理念而推人頭稅,雖是變種(即不是按人頭徵收劃一稅款),卻仍免不了被同僚逼宮下台的命運,算是為了自己的理念而「殉道」,罵列根的奧國學派,也不好意思把戴卓爾罵得太狠。

 

貝理雅和新工黨

不過,雖然經過戴卓爾的大幅改革,英國經濟復蘇,她還是動不了英國最出名的「祖孫三代職業綜援戶」,英國本土大學生「讀書有錢收」的政策也沒有根本改變。她最引以為傲的政績,是英國在她治下的十一年間,改革令所有階層的實際收入提升,連反對工黨都被逼變革,偏向她的政治路線。

「我的政治上最大成就,就是貝理雅和新工黨。」戴卓爾說。不過粉碎了舊工黨,新的變得跟保守黨沒有分別,缺乏競爭下,兩黨都走中間路線,食着戴卓爾改革打下的老本,加上所謂金融自由化,實質是背離了戴卓爾反對過分信貸的主張,讓納稅人包起金融業的炒賣風險,令今天的英國又重回破產邊緣。有評論認為戴卓爾下台後的英國政治不過是戴卓爾主義加上一個貝理雅臉孔(Thatcherism with a Blair Face);有這樣的一個傳人,亦不失為戴卓爾的一大污點。

戴卓爾夫人是一個大人物,恕我文字功力有限,寥寥千多字不可能說清自由派怎樣評價她。況且,自由派內的芝加哥和奧國學派也對戴卓爾有頗不同的評價,加上戴卓爾主義對當時中美蘇大國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獅子山學會特別於4月25 日舉行研討會,從自由派角度,深入討論戴卓爾夫人對中美蘇的影響,詳情可到http:// bit.ly/ZNDA8n 瀏覽登記。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王弼

info@lionrockinstitute.org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