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出路

香港人的出路
(壹擋專政 A006, 2013.08.29)
新加坡?我不知道,人家總理李顯龍的宣言,有沒有感動到新加坡人,但許多香港人都覺得,我們是被比了下去。
不,比了下去的是特首梁振英。
人人可以上樓,上了樓可以放心生兒育女。政客要如此呼籲,反映人民上不了樓也不願生育。如此看來,新加坡人的情況跟香港差不多,分別可能只是程度上的問題。當然,以語言偽術見稱的香港特首,和新加坡總理的政治水平,也有一段距離。
香港和新加坡面對的問題,不只是本土微觀環境限制,也要看宏觀大環境的轉變。由二次大戰後至冷戰結束,世界經濟經歷過好多次起伏,但是後工業時代帶來的社會進步,主要集中在工業強國以及出口主導的經濟體。
香港和新加坡,都經歷過由工業到服務業的轉型。但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尤其是九十年代的互聯網革命,許多沒有保護政策庇護的服務業,忽然間也要面對全球化的挑戰;白領工作以前是穩定收入的保證,現在不少工作都已經漸漸被電腦取替。這是社會文明的進步,步伐來得緩慢,許多時我們都要在事後才知道時機已過。
時代轉變的力量,不是我們主觀的願望可以抗衡。有人可以覺得轉變是壓力,我們也可以視轉變為機遇。通常,有正面思維的人,更有機會在未知的環境下存活下去。
明顯地,不要說香港和新加坡,就算在美國,也有許多人未能夠習慣新世代的遊戲規則。但在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你不喜歡去適應,不打緊,總有地方可以讓你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繼續以往的生活,慢慢去轉變。可是,像香港和新加坡這種高密度的社會,對不起,轉變通常都是來得很快,社會的整體轉變亦來得很快。
時代的巨輪,自然會推動香港的轉變。說到底,我們要問自己的問題,不是希望香港變成一個怎樣的地方,而是我們希望自己要有怎樣的生活,要做怎樣的事。
這個年代,技術收窄時空的距離。換言之,我們在什麼地方生活,以及我們為什麼地方的人工作和提供服務,已經沒有必然關係。一個香港的設計師,可以為一間在紐約的廣告公司工作。正面看就是我們的經濟機會多了,當然競爭對手也來自世界各地,只有最優秀的人才有機會勝出。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才不單可以選擇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有更多其他選擇。其實過往,許多政府都嘗試在稅務政策上吸納人才。就連美國,也有科技公司的老闆,像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以真金白銀做政治游說,要美國國會開放移民政策。
香港的出路,和香港人的出路,是兩回事。
對於希望到別處尋找希望的朋友,我永遠寄予最大的祝福;香港是個由移民組成的城市,許多人都有選擇,亦正因如此,香港要做到最好,才可以將這些人留下。
但是,硬要將香港變成別的地方的模樣,對不起,世界可不是那樣運作。李顯龍是新加坡總理,你要是受落他的一套,你可以選擇移民到新加坡。我保證,移民新加坡一定比改變香港容易。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壹擋專政 A006, 2013.08.29)

 

新加坡?我不知道,人家總理李顯龍的宣言,有沒有感動到新加坡人,但許多香港人都覺得,我們是被比了下去。
不,比了下去的是特首梁振英。

人人可以上樓,上了樓可以放心生兒育女。政客要如此呼籲,反映人民上不了樓也不願生育。如此看來,新加坡人的情況跟香港差不多,分別可能只是程度上的問題。當然,以語言偽術見稱的香港特首,和新加坡總理的政治水平,也有一段距離。

香港和新加坡面對的問題,不只是本土微觀環境限制,也要看宏觀大環境的轉變。由二次大戰後至冷戰結束,世界經濟經歷過好多次起伏,但是後工業時代帶來的社會進步,主要集中在工業強國以及出口主導的經濟體。

香港和新加坡,都經歷過由工業到服務業的轉型。但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尤其是九十年代的互聯網革命,許多沒有保護政策庇護的服務業,忽然間也要面對全球化的挑戰;白領工作以前是穩定收入的保證,現在不少工作都已經漸漸被電腦取替。這是社會文明的進步,步伐來得緩慢,許多時我們都要在事後才知道時機已過。

時代轉變的力量,不是我們主觀的願望可以抗衡。有人可以覺得轉變是壓力,我們也可以視轉變為機遇。通常,有正面思維的人,更有機會在未知的環境下存活下去。

明顯地,不要說香港和新加坡,就算在美國,也有許多人未能夠習慣新世代的遊戲規則。但在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你不喜歡去適應,不打緊,總有地方可以讓你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繼續以往的生活,慢慢去轉變。可是,像香港和新加坡這種高密度的社會,對不起,轉變通常都是來得很快,社會的整體轉變亦來得很快。

時代的巨輪,自然會推動香港的轉變。說到底,我們要問自己的問題,不是希望香港變成一個怎樣的地方,而是我們希望自己要有怎樣的生活,要做怎樣的事。

這個年代,技術收窄時空的距離。換言之,我們在什麼地方生活,以及我們為什麼地方的人工作和提供服務,已經沒有必然關係。一個香港的設計師,可以為一間在紐約的廣告公司工作。正面看就是我們的經濟機會多了,當然競爭對手也來自世界各地,只有最優秀的人才有機會勝出。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才不單可以選擇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有更多其他選擇。其實過往,許多政府都嘗試在稅務政策上吸納人才。就連美國,也有科技公司的老闆,像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以真金白銀做政治游說,要美國國會開放移民政策。

香港的出路,和香港人的出路,是兩回事。

對於希望到別處尋找希望的朋友,我永遠寄予最大的祝福;香港是個由移民組成的城市,許多人都有選擇,亦正因如此,香港要做到最好,才可以將這些人留下。

但是,硬要將香港變成別的地方的模樣,對不起,世界可不是那樣運作。李顯龍是新加坡總理,你要是受落他的一套,你可以選擇移民到新加坡。我保證,移民新加坡一定比改變香港容易。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