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滿街皆窮人?

香港商報 (智庫爭鳴 A03, 2013.09.14)
某天閱報,赫然見到某報大字標題:「六個港人一個活在貧窮線下」。筆者不算相識滿天下,但身邊總有數十個朋友。就概率而言,我身邊起碼有幾個窮人,結果不可謂不驚人。
荒謬的「 相對」 貧窮
細閱內文,才知道根據政府的貧窮線,只要收入低於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一半,政府就把你標籤為窮人。這種「相對貧窮」的計算方法,換個角度,即不論所有人的生活質素有多高,只要某部分人比其他人富有,政府就仍把你當作窮人。極端來說,就算所有人都是私樓業主,但只要有人是太古城業主,而有人是美孚新邨的業主,政府依然會認為美孚新邨的業主是窮人。
用這種思維來識別窮人,其荒謬之處,本會早有詳細的論述,在此不贅。但根據報章報道,依政府的計算方法,全港有129萬個「窮人」,筆者不才,收入也不到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也算「窮人一族」,但自問能自給自足,亦不需別人的援助。你叫我一聲「窮人」,我亦只會一笑置之,但政府把這一大群人打為「窮人」,可就不能一笑置之。
貧窮線是數字遊戲
訂立貧窮線,原意是為找出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一群,並給予援助。雖然本會對福利政策的觀點,跟政府最為南轅北轍,本會甚至認為不應設貧窮線,但就這個出發點,我們的看法亦一致。據統計,該129萬人之所以被標籤為「窮人」,是因為他們沒有把享有的福利計算在內。就算不計算他們所得的其他津貼如綜援、生果金等,單單把租金津貼的收入計算在內,「貧窮人口」已會銳減一半至68萬人。我明白,政府要把「貧窮人口」增多,才有藉口推行更多福利政策,以換取民心。但倘若政府打算玩弄數字遊戲以製造窮人,我建議他們計算貧窮人口時,可以把所有資產或收入都不計算在內,屆時不管用哪一種計算方法,我肯定全港市民都會是窮人。
倘若我們真的需要一條貧窮線,其目的亦應只有一個:把最有需要的漏網之魚找出來,並予以援手。現時貧窮線的計算方法,是把一大群已得政府援助的人,都標籤為「有需要的人」。不錯,他們可能都是「窮人」,但享有援助後,就不算是「有需要的人」。原本已享有各種福利的,我們早已知道他們的存在,並已透過現行制度幫他們一把。要是仍不足夠,他們的入息亦會停留在貧窮線以下,屆時可以再替他們想辦法。但我們不應把已享有各種福利的人,都當作「仍有需要的人」。貧窮線作為一個指標,就應把各種福利的收入都計算在內,唯有這樣做,我們才可得知該家庭的真正收入是多少,並制訂最合適的政策。
貧窮線本是數字遊戲,把貧窮線上下調整以搬弄「貧窮人口」乃政客的拿手好戲。操縱數字以玩弄民意,西方先進國家早有先例。雖然近年本港專門從外國引入劣質文化,令不少有心人早已心死,但得知有扶貧委員會會員透過傳媒放風,指應以全部129萬名「窮人」,而非以真正有需要的人作制訂政策的基礎,這種不分青紅皂白,以派錢換取民意的態度,仍令人憤慨。錢,應用得其所,以納稅人的血汗錢來為政府收買民意,香港市民是不會贊成的。
獅子山學會助理政策研究員羅繼堯

香港商報 (智庫爭鳴 A03, 2013.09.14)

 

某天閱報,赫然見到某報大字標題:「六個港人一個活在貧窮線下」。筆者不算相識滿天下,但身邊總有數十個朋友。就概率而言,我身邊起碼有幾個窮人,結果不可謂不驚人。

 

荒謬的「 相對」 貧窮

細閱內文,才知道根據政府的貧窮線,只要收入低於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一半,政府就把你標籤為窮人。這種「相對貧窮」的計算方法,換個角度,即不論所有人的生活質素有多高,只要某部分人比其他人富有,政府就仍把你當作窮人。極端來說,就算所有人都是私樓業主,但只要有人是太古城業主,而有人是美孚新邨的業主,政府依然會認為美孚新邨的業主是窮人。

用這種思維來識別窮人,其荒謬之處,本會早有詳細的論述,在此不贅。但根據報章報道,依政府的計算方法,全港有129萬個「窮人」,筆者不才,收入也不到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也算「窮人一族」,但自問能自給自足,亦不需別人的援助。你叫我一聲「窮人」,我亦只會一笑置之,但政府把這一大群人打為「窮人」,可就不能一笑置之。

 

貧窮線是數字遊戲

訂立貧窮線,原意是為找出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一群,並給予援助。雖然本會對福利政策的觀點,跟政府最為南轅北轍,本會甚至認為不應設貧窮線,但就這個出發點,我們的看法亦一致。據統計,該129萬人之所以被標籤為「窮人」,是因為他們沒有把享有的福利計算在內。就算不計算他們所得的其他津貼如綜援、生果金等,單單把租金津貼的收入計算在內,「貧窮人口」已會銳減一半至68萬人。我明白,政府要把「貧窮人口」增多,才有藉口推行更多福利政策,以換取民心。但倘若政府打算玩弄數字遊戲以製造窮人,我建議他們計算貧窮人口時,可以把所有資產或收入都不計算在內,屆時不管用哪一種計算方法,我肯定全港市民都會是窮人。

倘若我們真的需要一條貧窮線,其目的亦應只有一個:把最有需要的漏網之魚找出來,並予以援手。現時貧窮線的計算方法,是把一大群已得政府援助的人,都標籤為「有需要的人」。不錯,他們可能都是「窮人」,但享有援助後,就不算是「有需要的人」。原本已享有各種福利的,我們早已知道他們的存在,並已透過現行制度幫他們一把。要是仍不足夠,他們的入息亦會停留在貧窮線以下,屆時可以再替他們想辦法。但我們不應把已享有各種福利的人,都當作「仍有需要的人」。貧窮線作為一個指標,就應把各種福利的收入都計算在內,唯有這樣做,我們才可得知該家庭的真正收入是多少,並制訂最合適的政策。

貧窮線本是數字遊戲,把貧窮線上下調整以搬弄「貧窮人口」乃政客的拿手好戲。操縱數字以玩弄民意,西方先進國家早有先例。雖然近年本港專門從外國引入劣質文化,令不少有心人早已心死,但得知有扶貧委員會會員透過傳媒放風,指應以全部129萬名「窮人」,而非以真正有需要的人作制訂政策的基礎,這種不分青紅皂白,以派錢換取民意的態度,仍令人憤慨。錢,應用得其所,以納稅人的血汗錢來為政府收買民意,香港市民是不會贊成的。

 

獅子山學會助理政策研究員羅繼堯

Facebook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